进入11月以来 , 我国的疫情出现了较快的增长 , 本周本土新增的感染者突破10万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 在这样的新冠疫情形势下 , 各地也正在积极结合国家发布的防疫措施优化的二十条进行精准科学防疫措施的推进 , 很多朋友担心这样的改变会进一步扩大疫情的扩散风险 。
实际上 , 这二十条优化防疫措施的原则 , 还是在动态清零 , 精准科学防疫的总方针下做出的改变 , 如果能够真正把这些要求落实到位 , 疫情进一步扩散的风险并不大 , 从今天的数据来看 , 本土新增的病例数已经出现了放缓的趋势 , 当然是否会出现“拐点” , 还得看后续几天的疫情数据 。
文章图片
无论如何 , 疫情形势严峻是眼前需要警惕的事实 , 很多朋友也都处于疫情高发风险较高的地区 , 被感染的风险也是存在的 。 不过好消息是 , 不论是从目前国内疫情较严重地区公布的重症人数来看 , 还是香港、新加坡等地的重症数据来看 , 近期疫情中感染的人群中 , 发生重症和的风险都是很低的 。
在这种疫情大形势下 , 很多朋友不担心自己的重症风险 , 转而又开始担心“新冠长期后遗症”的风险 , 新冠感染除了急性期症状以外 , 还有部分人会在转阴后出现长时间的“后遗症”相关症状 , 在3年的疫情当中 , 已经被多项研究证明和世界卫生组织确认 , 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 , 新的变异株带来的“长新冠”后遗症风险高不高 , 我们又该如何降低自身的风险呢?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这方面的话题 。
文章图片
长新冠后遗症确实存在
关于长新冠 , 我们先来看一下国外的相关数据——
根据10月份进行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 , 成年人中 , 在感染新冠后出现长期后遗症的比例大约为7% , 这个数据大约相当于1850万人 , 长新冠的症状可持续3个月或更长 , 在存在长新冠症状问题的人群中 , 大约有四分之一(约470万)的人表示 , 长新冠后遗症严重到足以影响他们的日常活动 。
由于目前没有明确的诊疗方法 , 长期的新冠肺炎不仅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负担 , 也给经济带来了负担——而且这种负担正在增加 。 许多专家担心这可能会引发的长期连锁反应 , 从医疗保健费用支出增加到因无法工作而损失工资等等各个方面 。
文章图片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口调查和研究表明 , 长期的新冠肺炎名副其实 。
10月 , 加拿大统计局和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公布了2022年春夏调查的早期结果 , 发现 , 在3个月或更长后 , 略低于15%的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成年人在3个月后出现了新的或持续的症状 。 近一半(47.3%)涉及持续一年或更长时间的症状 。 超过五分之一的人表示 , 他们的症状“经常或总是”限制了他们的日常活动 , 其中包括准备饭菜、跑腿和家务等日常任务 , 以及个人护理和在家中四处走动等基本功能 。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 10%至20%的新冠肺炎患者继续出现一系列中长期的新冠肺炎后症状 , 严重程度从轻度到虚弱不等 。 而10月底发表在《医学会杂志》上的最新研究发现 , 15%的新冠检测呈阳性的成年人报告了当前的长期新冠肺炎症状 。 在其他地方 , 荷兰8月份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 每8例新冠肺炎病例中就有1例 , 即12.7% , 可能会成为长期新冠肺炎 。
文章图片
对于长新冠后遗症来说 , 患者描述了一系列持续存在的问题 , 包括极端疲劳、脑雾或认知问题 , 以及呼吸急促等常见症状 。 女性感染长期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几乎是男性的两倍 。 许多患者有其他并发疾病和残疾 , 这些其他健康问题使他们更容易出现长新冠后遗症 , 那些因社会经济不平等而在获得医疗保健方面面临更大障碍的人也面临更高的风险 。
- 新冠感染后“胶水”一样的黏痰怎么排,干咳最不明智还有害?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不再判定疑似病例
- 国家药监局批准布洛芬片等5个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增产扩能补充申请
- 二次感染增多,提醒中年老年人:多吃4种“黄金菜”,提高抵抗力
- 感染新冠病毒,免疫系统是如何应对的?不妨多了解下
- 太原市卫健委举办太原市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培训班
- 感染新冠“阳康”后一直咳嗽如何缓解?不妨参考下
- “复阳”和“二次感染”有什么不同?一文了解清楚
- 经络|二次感染来袭,建议老年人,常吃6种“抗感菜”,有助提高免疫力
- 老年人感染新冠,特别留心4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