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翠|“术外高人”的爱,不只是替病人醒着


翠翠|“术外高人”的爱,不只是替病人醒着
文章插图

翠翠|“术外高人”的爱,不只是替病人醒着
文章插图


翠翠|“术外高人”的爱,不只是替病人醒着
文章插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孙淑玉 通讯员 李成修 李凌峰
两百多年前,英国医生李斯顿曾“一战成名”。用时两分三十秒,顺利完成一侧大腿截肢手术,疾如闪电的操作看得学生们瞠目结舌,“仿佛各种操作在同时发生”。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李斯顿的“快”是他对病人“最大的温柔”。
在很多人的眼中,外科手术犹如高手过招,医生用最精湛的技术与病魔殊死搏斗,努力为病人争取一线生机。殊不知,“外科治病,麻醉保命”早已成为业界共识,病人在手术室“一觉睡去”后,所有可能面临的“激流、暴风雨”,都由麻醉医生帮忙化解。有了这些“术外高人”的保驾护航,“快刀手”李斯顿的故事早已无需重演。
除了要关注病人的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疼痛五大生命体征外,无论是术前还是术中,只要患者出现不适宜手术的症状,随时有权叫停一台手术,他们才是病人最清醒而专业的“代言人”。也正是这份责任,让烟台毓璜顶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于翠翠和她的同事们倍感肩上担子之重。作为替病人醒着的人,他们正努力让不可为变得可行,也愿意将更多爱与温暖传递下去。
替病人醒着的人
38岁的陈群(化名)从没觉得死神离自己这么近。体检查出肺结节时,他并没当回事。但真的要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他却突然慌得不知所措,上有老下有小,望着比自己还惴惴不安的家人,他的恐惧与无助无处宣泄。
进出手术室前后不超过4个小时,陈群却觉得恍如隔世。除了满身的管子,他能清晰记住的只有两个瞬间。他记得在手术室内沉沉睡去前,有人曾在头顶轻柔地说了句“没事哈,睡一觉就好了”以及迷迷糊糊将醒时耳边的低语“醒了吗?手术很顺利”,仿佛一剂强心针,陈群努力挣扎着醒来,突然觉得活着真好。
转入病房后的陈群曾在不同医生和护士的声音中努力辨认,想找到当初和自己说话的人,几度“认亲”失败后,他才在和病友的闲谈中得知,当初给了自己莫大鼓励的人很可能是麻醉医生。可遗憾的是,直到出院他也没能“对号入座”,藏了很久的那句“谢谢”只能化作心底的祝福。
陈群的遗憾不是孤例,“没有姓名”和不被记得是麻醉医生的常态。这群替病人醒着的人,尽管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多数时候却只会出现在病例中最不显眼的角落,很少被提及。
这也是于翠翠和麻醉科同事们早已习惯的日常。换言之,手术室内瞬息万变的情况也让他们无暇顾及更多。
翠翠|“术外高人”的爱,不只是替病人醒着】 病人进行全身麻醉后,外科医生负责专心手术,手术室内的一切异常情况则由麻醉医生应对。时刻盯紧监护仪上血压、心率、体温等数值变化外,病人的的脸色、嘴唇颜色、瞳孔大小等情况也需要实时监测,这之外,麻醉医生还需要根据手术进程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状况并给出解决预案。手术成功后,外科医生可以下台或短暂休息,但麻醉医生却仍要留在手术室看护尚未清醒的病人,并把他们送到复苏室。对于翠翠而言,为手术护航的每一刻都不轻松。
在于翠翠看来,替病人醒着的每分每秒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让不可为变得可行
在手术室内为了保证病人循环系统的稳定,麻醉医生常常“闷声干大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只会按部就班地干活,关键时刻顶得上,又有勇气直面“说不”,于翠翠和同事们让很多不可为正变得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