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没有这位女科学家,昔日的“中国第一大传染病”至今还未谢幕
文章图片
对于乙肝 , 想必大家都并不陌生 。
要知道 , 我国曾被称为“乙肝大国” , 是全球乙肝病毒感染和乙肝患者最多的国家 , 几乎每10个中国人就有1个是乙肝携带者 。
在上个世纪的60、70年代 , 我国的医疗技术远不能和其他发达国家相对比 , 而关于各种病毒的防控意识都非常薄弱 , 并没有普及病毒预防的知识 。
当时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人口基数相当庞大 , 排在了全球第一位 。
然而 , 就在2020年11月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却发布了一个好消息----中国5岁以下儿童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降至1%以下 。
这就意味着 , 中国从此可以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 。
但有谁知道:这场抗击乙肝病毒的战役 , 背后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科学家的艰辛付出 。
文章图片
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 , 她自告奋勇选择海外学习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 , 我国就开始对乙肝疫苗进行研发 。 当时中国正处于肝炎肆虐之际 , 每年都有大量人因肝病被夺走性命 。
那时候由于医疗条件落后 , 卫生条件往往不达标 , 农村很多地方甚至共用一个针头 , 有时又不消毒 。 再加上那时正好是我国新生儿迅速增长期 , 导致肝炎病毒蔓延迅速 。
而当时负责研发的医学专家---陶启敏 , 当时国内对乙肝病毒的了解几乎是空白 , 她心理着急但却无能为力 。
文章图片
(当时北京人民医院乙肝疫苗研究团队(右三陶其敏))
直到1972年 , 国际上发现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 中国医学家才意识到肝炎原来还有乙肝这一分类 。
恰好当时的德国医生汉斯·米勒与日本妻子回日本探亲时 , 了解了当时国际上的乙肝病毒检测和诊断技术 。
文章图片
(汉斯·米勒和他的妻子中村京子)
随后 , 年轻的陶启敏自告奋勇 , 在汉斯·米勒的帮助下 , 来到日本学习血凝法检测技术 , 回国后开始支乙肝检测试剂盒 。
但当时国内没有葡聚糖 , 她利用了各种替代品来进行多种标号 , 用不同速度来分析 , 讲过4个月的实验和无数次失败 , 陶启敏终于制成了带有表面抗原的敏感血球 。
这也是我国第一套自行研制的乙肝检测仪 。
文章图片
(肝病研究所研发的HBeAgAbEIA试剂盒)
很快 , 乙肝病毒检测技术迅速在我国不断推广 , 通过数据对比 , 当时中国乙肝抗阳性人数达到1.2亿 , 占到了全球的1/3 。
面对数量众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 陶启敏意识到---必须要尽快研制出相关抗体疫苗 , 才能有效杜绝乙肝病毒的蔓延 。
文章图片
(米勒教授、陶其敏教授、冯百芳教授)
古有神农尝百草 , 今有她以身试疫苗
1975年7月1日 , 陶启敏团队终于研制出我国第一代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 , 为了纪念这一天 , 团队把疫苗命名为“7571疫苗” 。
虽说成功研制出 , 但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 , 因为临床上疫苗需要经过严谨的安全性试验后 , 才能推广和应用 。
文章图片
(米勒教授和陶其敏教授在进行超离)
- 50岁后,寿命“短”的人往往有4个共性,若你一个不占,那很幸运
- 并发症|“我还年轻,血压高一点没事”错,若不及时降压,警惕3大并发症
- 那过|孕期吃药对胎儿有没有影响
- 清理血管|高血脂的“劲敌”被找到,并非山楂,若你爱吃,血脂或乖乖降下来
- 家人总是感冒吃饭一点胃口都没有,多吃麻辣菜,香辣开胃增进食欲
- 新的一年蔬菜价格没有下降孩子缺少维生素,多吃清爽菜,补充维C
- 人们身体缺乏营养脸上一点气色都没有,多吃家常菜,补血养肝
- 补充|血糖的“抑制器”已找到,并非木耳,若你爱吃,血管或洁净如初
- 肝脏|男人50岁后,身体若是发出5个信号,或许是肝病正在“敲门”
- 胃黏膜|吃一口或相当于5斤小米,消化科主任:若你爱吃,胃一天比一天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