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我国渔业科技攻关项目取得重大成果( 三 )


浅海滩涂主要对象无公害养殖技术的研究推广,为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
六、建立了池塘和湖泊鳜鱼、河蟹无公害养殖模式,完善了鳜鱼、河蟹、罗氏沼虾无公害养殖技术,为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 。
研发了湖泊鳜鱼无公害生态增养殖技术,完善了湖泊鳜鱼增养殖技术工艺,建立了以饵料生物和放养鳜鱼种群动态为基础的湖泊渔业管理模型,大幅度提高了湖泊渔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开发建立了池塘和湖泊河蟹无公害养殖技术,建立了池塘无公害河蟹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和湖泊网围“小区式”管理模式 。建成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示范区10000多亩,示范区平均亩产优质河蟹64公斤,池塘河蟹无公害养殖推广应用达20万亩以上 。
初步开展了水产无公害养殖渔药安全使用技术研究 。建立了中华绒鳌蟹、罗氏沼虾不同组织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磺胺甲基异恶唑和氟苯尼考的测定方法学;制定了恩诺沙星等抗菌药物在中华绒螯蟹、罗氏沼虾体中的合理用药方案,建立了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
研究开发出了湖泊和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模式,有效降低了病害发生率,建立无公害养殖示范区15个,示范面积20.5万亩,技术推广辐射面积342.2万亩 。
七、开发、完善了5种代表性鱼类高效无公害饲料配方技术,实现了饲料产业化生产,为水产养殖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系统探明了5种代表性鱼类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定量需求技术,建立了大黄鱼、鲈鱼、石斑鱼、草鱼及鲫鱼高效无公害饲料配制技术 。解决了饲料中潜在有毒有害物质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开发了免疫增强剂、微生态制剂的评价和使用技术,基本构建了代表种营养需要参数和主要饲料原料生物利用率数据库的框架,为人工饲料的配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
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无任何一种水产养殖品种有完善的营养参数的空白和我国水产饲料原料没有完整生物利用率数据库的空白;本研究把无公害饲料生产的思路和技术引进我国的水产饲料生产和水产养殖,将有利于我国水产饲料生产走上规范化、规模化轨道,使我国水产饲料工业总体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促进我国水产饲料工业和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
八、系统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理论体系,首次建立了主要水产养殖产品可追溯技术体系,为提高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支撑 。
开发了水产养殖产品管理系统和可追溯系统 。基于水产养殖流程分析,开发了具有智能权限分级功能和良好扩展性的多层次多权限的水产养殖产品管理系统 。实现对水产养殖产品尤其是生鲜水产养殖产品从养殖到零售的跟踪和追溯,开发了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建立了“从池塘到餐桌”全方位的水产养殖产品供应链跟踪与追溯体系 。
水产养殖产品管理系统和可追溯系统,不仅对于提高生产者管理水平,明确其作为法律主体的责任,提高执法的可操作性,增强信息的透明度,给消费者以充分的知情权,提高消费者的信心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于规范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竞争力,突破贸易壁垒,提升水产养殖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