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千年古方,专治风湿关节疾病,7味中药,祛风除湿、益气和营

一个千年古方,专治风湿关节疾病,7味中药,祛风除湿、益气和营

文章图片

一个千年古方,专治风湿关节疾病,7味中药,祛风除湿、益气和营

在中医的概念里 , “风为百病之长” , “湿为百病之源” , 然而 , 这两种病邪既能独自搞事情 , 又能合伙搞事情 , 而且一旦风邪与湿邪夹杂 , 给人们的身体健康会带来极大的不利 , 古往今来 , 被风湿困扰的人们不在少数 。 对于风湿 , 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风湿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 这些疾病 , 让我们的四肢关节 , 饱受疼痛的折磨 。 然而 , 早在《黄帝内经》中 , 就给这一类疾病取名为“痹” , 而赶走“痹证” , 自医圣张仲景以来 , 历代医家无不对此深入研究 , 而其中 , 有一个千年古方 , 对于“痹症”可以说是简单直接 , 也正是因为效验非常 , 才给它取名为“蠲痹汤” 。

所谓“蠲” , 就是消除的意思 , 也就是说 , 蠲痹汤实际上是一个专门攻克痹症的奇效良方 。 那么 , 这个蠲痹汤 , 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据《杨氏家藏方》中记载 , 全方由“当归(去土 , 酒浸一宿)、羌活(去芦头)、姜黄、黄芪(蜜炙)、白芍药、防风(去芦头)各一两半 , 甘草(炙)半两”等7味中药组成 。 按照原方的服用方法是 , 将这些中药打成粗末 , 每次服用时 , 取药末半两 , 用水二盏 , 加生姜五片 , 大枣三枚 , 一起煎煮 , 煎至一盏 , 去掉药渣 , 温服 。

蠲痹汤最早的用途便是用于治疗“风温相搏”的痹症 , 主要方证是“身体烦疼 , 项臂痛重 , 举动艰难” , 以及“手足冷痹 , 腰腿沉重 , 筋脉无力” 。 经过历代医家的验证与传承 , 蠲痹汤具有祛风除湿、益气和营的作用 , 主要适用于营卫两虚、三气乘袭所致的痹症 , 而且蠲痹汤的运用要点 , 主要是以身体烦疼、项背拘急、肩臂肘痛、举动艰难以及手足麻痹 。 虽然 , 四肢关节问题都能治 , 但是主要还是以上半身为主 , 这也是蠲痹汤的方药特色 。
那么 , 蠲痹汤的配伍 , 究竟有什么奥秘呢?全方以羌活、防风为君药 , 主要气分祛风胜湿、通痹止痛的作用;以黄芪、当归、芍药为臣药 , 其中黄芪主要起到益气实卫的作用 , 当归、芍药主要起到养血和营的作用;以姜黄为佐药 , 主要起到活血行气的作用;以甘草为使药 , 主要起到甘温益气、调和诸药的作用 。 在原方使用的时候 , 加生姜、大枣 , 也可以作为佐药 , 主要起到调和营卫的作用 , 既能辅助风药祛风除湿 , 又能辅助血药益气和营 。 所以 , 蠲痹汤虽然药味组成很简单 , 但是却拥有着不同凡响的临床妙用 。

蠲痹汤的配伍 , 堪称奇妙 , 全方运用了祛风除湿药 , 也运用了益气和血药 , 形成了“邪正兼顾、营卫两调、散收同用、燥润相合”的独特格局 。 不仅如此 , 方中诸药环环相扣 , 配伍精妙 , 比如黄芪与防风 , 相畏而相使 , 同方配伍可以起到“实卫不滞邪 , 散风不伤气”的妙用;羌活与当归、芍药配伍 , 可以起到“胜湿不燥血”的妙用;姜黄与当归、芍药配伍 , 不仅能够补血和营 , 还能起到“走血行气、除寒燥湿”的作用;甘草与生姜、大枣配伍 , 不仅可以助脾胃、资化源 , 还可以缓中补虚、通调营卫、生津达腠 。 另外 , 方中黄芪、当归、芍药、姜黄四药合用 , 还有“治风先治血 , 血行风自灭”的深刻内涵 。
蠲痹汤在临床使用比较广泛 , 但是在使用时 , 也有医家对兼证的情况采用了加减化裁的方法 , 如果寒邪偏重 , 疼痛剧烈的 , 可以加桂枝、细辛等中药来增强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如果是肢体疼痛 , 且有沉重感的 , 可以加苍术、防己、薏苡仁等中药来增强除湿止痛的作用;如果是手臂麻木较为严重的 , 可以加重黄芪的用量 , 并加用桂枝或桑枝、全蝎等中药来增强补气和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 由于蠲痹汤主要适用于上半身的痹症 , 所以 , 如果出现下半身的痹症疼痛 , 需要另觅他方 , 比如三痹汤 , 或者增加下肢的引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