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中国首个抗新冠病毒特效药获批上市!听清华教授独家揭秘幕后研发故事( 二 )


“当时挺忐忑的 , 但也特别幸运 。 ”张林琦记得非常清楚 , 2020年3月5日 , 团队成员对大量抗体做评估 , 发现“好抗体哗哗哗就出来了” 。
通过一系列评估 , 团队发现 , 其中有两个抗体非常重要 。 “之所以选择两个抗体 , 因为不仅可以加强抗病毒的能力 , 还要防止病毒出现突变而导致抗体失效 。 ”这就是后来我们所知的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 。
仅不到20个月的时间 , 清华大学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及腾盛博药合作 , 将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从最初的中和抗体分离与筛选迅速推进到完成国际3期临床试验 , 并最终获得中国的上市批准 。
抗体筛选之后 , 要通过复杂的技术让这些“精英抗体”在人体外扩大生产上万倍、上亿倍 。
张林琦称 , 该联合疗法可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 , 体重≥40kg)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 。 其中 , 青少年(12—17岁 , 体重≥40kg)适应症人群为附条件批准 。
02
严苛的三期临床试验
药物在上市前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临床试验 , 要通过科学的数据来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验证 。
“不管在人体外还是用动物模型进行试验 , 其结果都代替不了在人体上试验的结果 。 ”张林琦团队采取的是国际化标准的随机双盲对照方法进行临床实验 。 就是说 , 将(发病期在10天内的)受试者感染者分成两个不同的组 , 其中一组使用该试验药物 , 另一组不用试验药物 , 然后分别观察他们28天后的住院率及死亡状况 。
“由于我们国内防控措施做得非常好 , 难以找到很多合适的病人 。 ”因此 , 该药物的临床试验在中美两国共同展开 。
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支持的ACTIV-2的3期临床试验中 , 847例入组患者的积极中期及最终结果显示 , 与安慰剂相比 , 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能够降低高风险新冠门诊患者住院和死亡风险80%(中期结果为78%) , 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 截至28天的临床终点 , 治疗组为零死亡而安慰剂组有9例死亡 , 并且其临床安全性优于安慰剂组 。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此次对药物的上市批准也是基于这一实验结果 。
同时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 无论早期即开始接受治疗(症状出现后5天内)还是晚期才开始接受治疗(症状出现后6至10天内)的受试者 , 住院和死亡率均显著降低 , 这为新冠患者提供了更长的治疗窗口期 。
“经过比较发现 , 用了我们的药之后 , 感染者住院率死亡率降低了80% , 这个数据非常振奋人心 。 ”张林琦称 , “这个药一旦使用 , 起效非常快 。 ”张林琦称 , 该药物能够马上提高受试者的免疫水平 , 具有极佳的时效性 。
药物的上市必然会经历最严格的审批 。 关于药物副作用 , 张林琦表示 , 在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中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 其安全性得到科学验证 , 且未观察到新的安全隐患 。 “这方面大家可以放心 。 ”
据悉 , 该药物此次获批上市的适应症主要是以治疗为主 , 下一步的研究及使用将重在预防 。
03
与病毒传播赛跑的科研团队
从2020年1月新冠病毒暴发开始 , 张林琦和他的研究团队就投入到紧张的攻关中 。 “在清华实验室的同学 , 自从新冠爆发初期开始 , 就没有离开过实验室 。 大家努力了近两年 。 ”
1988年 , 张林琦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 , 先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做研究 , 2007年来到清华大学 。 “在30多年研究过程中 , 我的主要方向是病毒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关系 。 ”实验室的重点研究方向也是重大传染病 , 特别是病毒性疾病感染过程中 , 病毒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关系 , 目的就是发现人体内最有效的抗体 , 并研究药物和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