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文,男,汉族,1935年10月出生,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53年5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
◆他自创中药“绿豆甘草解毒汤”,使患者起死回生
◆他创立“颅脑水瘀论”,开辟我国中医治疗多种脑病的新途径
◆他培养百余名研究生、高徒和众多学生,已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从容淡定、举止儒雅是陕西中医学院教授张学文给人的第一印象 。他那慈祥的面容以及慢悠悠的陕南话,让人感到亲切、
温暖、没有距离 。接触多了,人们会被他那高深的理论见解、深厚的中医功底所折服 。在患者心中,他既是和蔼可亲、平易
近人的父兄朋友,也是言必引经、用必据典的专家教授,更是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大家 。
在首届国医大师中,已经74岁的张学文年龄最小,被称为“年轻的国医大师” 。殊不知,张学文是陕西唯一的国医大师,也
是西北五省唯一的国医大师 。他从医50余年,执教40余载,在中医急症、温病学、疑难病等领域均有较高造诣,对一些病机
理论有颇多创新 。由于他擅长治疗中风等急症,又有中医急症高手之美誉 。
勤奋好学 熟谙经典
三次进修奠定学术坚实基础
“鸡鸣而起,星高而息”是张学文幼年苦读医书的真实写照 。对《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他视为珍宝,爱不释手,
每有体会则点批强记 。
1935年,张学文出生于陕西汉中的一个中医世家 。年幼时,他在祖父和父亲的指导下,背诵《医学三字经》、《濒湖脉
学》、《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很快跨进了中医药的神秘之门 。
“鸡鸣而起,星高而息”是张学文幼年苦读医书的真实写照 。从15岁起,他随父亲学习中医,临证诊病,辨认药材 。张学文
回忆,每天父亲都听自己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诀》,稍有错误,马上给予纠正,并要求反复吟诵 。自己也从不敢懈
怠,早背诵,晚抄写,直到学会记牢 。对古代经典著作,他视为珍宝,爱不释手,每有体会则点批强记 。
18岁,张学文参加原汉中南郑县统一考试 。他至今还记得当时考试的情景 。考官问考生,知道“龙虎汤”的举手,张学文左
右看看,自己是唯一举手的 。在50名考生中,他是年龄最小的,个头最矮的,交卷最早的,成绩是第一的 。以优异成绩出师
后,他开始了独立的从医生涯 。1953年,张学文到该县武乡镇父亲创办的“致和堂”诊所应诊 。
1956年,张学文考入“汉中中医进修班”学习,重点攻读了《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 。日后之所以能成为临床
大家,与他对经典医籍的熟读深悟、强记硬背、灵活运用分不开 。
1958年,张学文又考入陕西省中医进修学校(陕西中医学院前身)中医师资班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 。
1959年,他参加卫生部委托南京中医学院举办的“全国首届温病师资班”学习,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孟澍江教授 。在
此期间,他大开眼界,学习兴趣日益高涨,特别对温病学说等学派产生浓厚兴趣,对其学术细细研究品味,并撷取其精华 。
妙手施治 屡起沉疴
把千人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
他自拟“绿豆甘草解毒汤”,使许多急性中毒患者起死回生;他采用中药汤冲服安宫牛黄丸方法,使乙脑学生3天清醒;他运
用“益肾、活血、退疸”手段治疗急性黄疸型重症肝炎,患者7天后病情减轻 。
- “这将是疫情最后一个寒冬!”张文宏深夜发声,奥密克戎迎来克星
- 经验|张文宏:今年年底可能结束新冠大流行!
- 张奶奶|为危重患者保驾护航!全院大会诊助力我院综合诊疗能力不断提升
- 专家|专家本身就是一张最好的中医药名片——副省长李德金莅临漳州市中医院调研时说
- |嚼东西就疼,一张嘴大了还发出咔咔声?别不当回事!这是病,得治!
- 经验|张文宏:今年年底可能结束新冠大流行
-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丁涛 通讯员 马学贤 张子斌1月16日|商丘柘城县:莲藕连着致富路
- 张辉|金山这家企业获得英国驻华使馆的赞扬,还服务于全国1000多家医院……
- 疫苗|奥密克戎毒性如何?要打第四针吗?张文宏:这可能是最后一个“寒冬”
- 茶叶|一张纸帮你判断茶中是否含有香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