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益生菌食品》团体标准发布 活菌数量达标才是益生菌食品( 二 )


近年来 , 我国益生菌行业处于快速上升阶段 , 消费需求持续扩大 。 截至2020年 , 我国益生菌市场规模达到850亿元 , 预计今年将突破900亿元 。 其中 , 发酵乳产品占益生菌市场规模的70%以上 。
“我国益生菌食品企业大多采用海外原料企业的菌种 。 ”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咨询服务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鹤松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人员采访时介绍说 , 目前 , 国外知名企业的品牌价值及市场推广投入较大 , 获得了消费者更多的信任 。 而我国有江苏微康生物、北京科拓恒通、河北一然生物、上海润盈生物4家年产值在千万元规模以上的企业 。
王鹤松建议 , 目前 , 益生菌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 , 开发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种 , 提高附加价值 , 使消费者增强对国产益生菌原料的信心 。 虽然我国学术界对益生菌活菌研究已高度重视 , 但是对于死菌和乳酸菌代谢物质的研究还需要加大投入 。
吴崇明则强调 , 目前 , 益生菌食品存在品类界限模糊、缺少标准规范、品牌认知度低、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 近年来 , 虽然有大量益生菌新产品上市 , 但很多产品所添加的菌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益生菌 , 大多为益生菌的增殖辅助物质 , 无法产生相应的效果 。 某些益生菌食品中还存在掺杂使假现象 , 比如在菌粉中加入外表相似的粉末、菌液中加入死菌、活菌数目不达标等 。 吴崇明建议 , 消费者选购益生菌食品时应关注菌种来源、菌株备案、活菌数目 , 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 同时 , 我国益生菌食品企业应与科研单位、医院相结合 , 从益生菌菌种的培养、功效挖掘和验证等多方面入手 , 注重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和持久性 , 大力研发我国特有的益生菌食品 。
益生菌食品产业出现细分化趋势
王鹤松介绍说 , 人体内的益生菌超过400种 , 其中 , 20种在人体内长期定植 。 益生菌在进入肠道后 , 会与肠道中原有菌群发生栖生、共生、偏生、竞争、吞噬等复杂关系 , 从而最终发挥促进机体健康的作用 。
医学研究表明 , 人体补充益生菌可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 阻止致病菌的入侵、黏附和定植 , 减少有毒物质生成 , 从而起到预防肠道疾病的作用;益生菌在体内可直接或间接产生维生素、氨基酸、短链脂肪酸等营养物质 , 并产生多种酶或酸类促进乳糖、钙、蛋白质的吸收;益生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刺激淋巴细胞 , 促进产生能抗同类病原菌的抗体 , 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机制 , 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
近几年 , 益生菌食品产业出现细分化趋势 , 针对减脂减重、情绪管理、口腔、呼吸道、过敏、女性私护健康等特定目标的产品不断上市 , 并受到消费者青睐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 今年线上针对幽门螺杆菌的益生菌食品非常畅销 。
王鹤松表示 , 消费者一般有健康需求时才会食用益生菌食品 , 健康状况改善后就会停止食用 。 其实 , 益生菌需要从食物中进行补充 , 而且适宜长期食用 , 因为人体不会对其产生依赖性 。
吴崇明表示 , 益生菌的作用与剂量密切相关 , 摄入足够剂量的益生菌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 , 但不同的菌株发挥健康作用时的剂量不同 , 活菌数也并非越多越好 。 益生菌功能的发挥存在人群特异性 , 虽然益生菌产品对大多数人群的健康确实存在益处 , 但仍不能确定它对所有人群的健康都有益处 , 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
目前 , 益生菌食品产业应用的核心菌种严重不足 , 亟须在传统发酵食品与人肠道菌群基础上 , 进行潜在益生菌菌株的靶向筛选及挖掘 , 建立优质益生菌菌种资源库、功能基因数据库 。 同时 , 有些益生菌菌种高密度发酵产生的菌体生物量较低 , 要结合基因组学或培养组学等手段 , 提高益生菌的培养效率 。 “益生菌食品必须保证活菌状态和必要数量 。 ”吴崇明表示 , 在益生菌食品产业发展中 , 生产企业应充分利用荧光显微、流式细胞、宏基因组分析、特异性PCR等技术 , 确定产品中的菌种组成以及对活菌进行精确计数 , 从而提升产品评价、质量控制及市场监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