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生说|新冠疫情下,肿瘤化疗患者如何做到防护、治疗两不误?

作为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引发重症的危险人群 , 肿瘤患者该如何保护好自己 , 做到防护、治疗两不误呢?今天 ,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医生“组团”为您答疑解惑 , 做到抗疫与抗癌双管齐下 。

如果延期化疗 , 对疗效有没有影响?

化疗即化学治疗 , 传统化疗药物多为细胞毒类药物 , 近年又增加了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等 。 化疗在很多肿瘤的治疗中是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 , 一般间隔时间为2周或3周 , 也有方案设计为每周用药 。 化疗的间歇期如果太短 , 脏器功能尚未恢复;如果太长 , 肿瘤又会重新加速生长 。 需要注意的是 , 下一程化疗日期只是一个预计的日期 , 实际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 包括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患者耐受性、不可抗力等 。 根据国内外研究共识 , 化疗日期因故延期多达两周时 , 疗效影响往往并不大 , 需权衡利弊进行决策 。
化疗药物在给药结束后 , 还会在体内持续一段时间 , 主要与药物半衰期相关 。 药物在体内一般需要经历5个半衰期才能代谢完 , 根据不同药物半衰期的差别 , 完全代谢完大约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 。 所以化疗结束后 , 化疗药物在体内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 , 只是浓度不同 。 因此 , 晚几天治疗 , 对于疗效的影响并不大 。 但如果推迟时间太长 , 还是会影响疗效的 。 此外 , 对于一些进展快、对化疗非常敏感的肿瘤 , 还是应根据具体情况 , 尽量保证按时化疗 。

肿瘤患者在家发热了怎么办?

发热是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 。 当下 , 如果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症状 , 应警惕新冠病毒感染 , 可进行抗原检测排查 。 此外 , 引起发热的原因主要有下面两类:
感染性发热: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可能存在免疫功能抑制 , 接受全身化疗后免疫抑制进一步加重 , 易合并感染(细菌、真菌或病毒等) 。 通常表现为发热 , 有时伴有咳嗽、咯痰、腹泻、尿急、尿痛等症状 。 此时应及时于门急诊行感染排查 , 完善血常规、炎性指标、降钙素原以及影像学检查 , 必要时取得病原微生物送检 。 如确诊感染 , 应尽早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 。
非感染性发热:
1.药物热:部分药物(包括化疗药、抗生素、血液制品)会引起发热 。 药物热常在用药后24小时内出现 , 多表现为畏寒、寒战 , 继而发热 , 体温38℃~40℃ , 给予物理降温、解热镇痛药处理后多可缓解 。 少数药物可引起过敏反应 , 导致反复发热 , 严重者需要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
2.肿瘤热:当肿瘤负荷较大时 , 成为人体内生性致热原 , 导致肿瘤性因子释放入血 , 引起发热 , 称为“肿瘤热” 。 其一般为低、中度热 , 体温很少超过38.5℃ , 通常无需特别处理 , 喝水或者物理降温即可 。 如肿瘤热反复加重 , 可能提示肿瘤负荷增大 , 此时应评判抗肿瘤治疗是否有效 , 后续考虑调整用药方案 。
3.吸收热: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放疗、介入栓塞等治疗 , 若导致肿瘤细胞坏死、溶解时 , 机体吸收会出现暂时性发热 , 多表现为低中度发热 , 给予物理降温如冷敷等措施即可 。

肿瘤复查时间到了 , 可以延迟吗?

肿瘤复查的目的是评估治疗效果或了解当前病情 。 其中 , 评估治疗效果时 , 一般每2~3个月一次 , 如果患者症状稳定 , 则可以推迟1个周期再评估;如果症状有加重 , 建议及时评估 。 评估时 , 注意避开人流、戴好口罩 , 可选择互联网开具检查检验项目 , 尽量门诊一次性完成血检和影像检查 , 以减少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