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血管里的斑块是心梗的最大元凶( 二 )


健康人的坏胆固醇指标要控制在3.4mmol/L
现在很多人在体检中都会做血脂水平的检查 , 但真正重视血脂超标带来危害的人却很少 。 通常没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健康人的低密度脂蛋白应该≤3.4mmol/L 。 那是不是只要体检单上的数字在3.4以下就万事大吉?对此 , 沈成兴明确表示 , 不行 。
沈成兴指出 , 目前国内制定的血脂标准 , 主要是针对没有危险因素的正常人 。 血脂水平是否正常 , 还需结合年龄、性别、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是否抽烟、是否肥胖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 正确的做法是把体检单拿给医生 , 让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你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 越高危的人群 , 低密度脂蛋白将会有越严格的控制 。 对于高危人群例如已经发生了冠心病 , 或者是同时有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 , 低密度脂蛋白的标准是≤2.6 mmol/L , 超高危人群的标准是≤1.4 mmol/L 。
如果医生给出的结果是血脂偏高 , 应尽快干预 。 沈成兴表示 , 治疗高血脂 , 调整生活方式是关键 。 对于中高危人群 , 生活方式上的调整非常重要 , 例如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饮食 , 少吃咸、少熬夜、少抽烟、多运动、保持轻松良好的心态 ,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坚持一段时间 , 低密度脂蛋白还是没办法降下来 , 就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用药 。
创新药物助力成功降脂
“当发现高血脂的危害后 , 为了把‘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低 , 在没有药物的时候 , 医生最开始让大家不要吃肥肉 , 那是手榴弹时代 , 后来有了他汀类药物 , 是导弹时代 , 而现在有了PCSK9抑制剂 , 则进入了核武器时代!”沈成兴指出 , 他汀类药物一直沿用至今 , 是降脂的经典药物 , 但是他汀的“6原则”却注定了这个药物具有局限性 。 “6原则”是指 , 他汀剂量加倍 , 降脂效果只增加6% , 而副作用却在增加 。 现实是对于服用他汀后血脂不达标者 , 增加肠道胆固醇抑制剂还是无法达标 。 直到21世纪初 , 一种与人体内胆固醇含量相关的酶——PCSK9被发现 。 临床研究表明 , PCSK9缺失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低40% , 心脏病发病率低88% 。 故几年后 , PCSK9抑制剂被研发问世 , 成了降胆固醇药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
沈成兴表示 , PCSK9抑制剂对于降脂具有高效和长效的特点 , 只需半个月或一个月注射一次 , 像胰岛素针一样皮下注射 , 非常方便 。 若再配合他汀和肠道胆固醇抑制剂 , 能让血脂水平降低60%左右 , 治疗效果相当可观 , 并且安全可靠 。
降血脂药需要终身使用吗?
“既然PCSK9抑制剂这么有效 , 那是不是打一段时间把胆固醇降下来了就可以停药了 , 还是说得终身使用呢?”针对粉丝朋友提问 , 沈成兴表示 , 用药用多久要分情况 , 控制血脂和斑块逆转是两码事 。 若只是普通降血脂 , 一般来说都是两年 。 用药三个月 , 每个月两针 , 降下来以后每个月一针 , 就能把血脂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 但如果血管已经形成了斑块 , 想要让斑块消退 , 毫无疑问需要长期使用 , 需要坚持用药两年以上 。 当然 , 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也必不可少 。
也有粉丝朋友问 , “我的父亲52岁死于心梗 , 大伯62岁死于心梗 , 据说心血管疾病是有遗传性的 , 那我是不是也会像我老一辈一样?”沈成兴表示 , 这叫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 如果有这个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话 , 一定是家族成员的危险因素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 比如有吃菜偏油、偏咸的情况等等 。 所以这类人群要更加注意“三高”的预防 ,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 常去医院问诊、体检 , 根据医生指导 , 尽早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