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医院药学服务:转型之变

近日 ,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医疗机构药学门诊服务规范》等5项规范 , 规定了医疗机构提供相应药学服务应当符合的基本要求 , 以及服务对象、工作内容、质量管理与评价改进等 。 这是国家层面首次专门制定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规范 。 5项规范对正处于药学服务模式转型胶着期的医疗机构、药学人员而言 , 给出了较为清晰的角色定位 , 应可有效激发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的真正价值 。
01
“60分”的要求
“不做花架子 , 一定要让患者真正得到好处 。 患者用药合理了 , 省钱了 , 自我感觉好了 , 有幸福感了 , 这是最重要的 。 在这样的前提下 , 希望大家有一个‘起点’标准 。 ”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学部主任甄健存是此次5项规范起草的牵头专家 。 她说 , 如果将最高要求量化成总分100分的话 , 现在的规范要求就是60分 , 也就是最低门槛 , “希望大家在60分的基础上 , 根据医院特色、学科特色和人才优势等 , 再提升 。 ”
此次发布的《药学门诊服务规范》《药物重整服务规范》《用药教育服务规范》《药学监护服务规范》和《居家药学服务规范》5项规范 , 有一个显眼的共同之处:直接面对患者 , 以期让患者直接受益 。
其实 , 一直以来 , 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是明确的 , 即临床药学 , 围绕临床“做文章” 。 药学服务模式比较早地提出了“两个转变” , 即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 , 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 , 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 , 核心就是让药学服务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
医疗机构药学人员的发展方向也很明确——临床药师 。 早在2005年 , 卫生部就启动了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工作 , 当年共确定了19家培训基地 , 2006年补充了31家 。 2007年 , 全国开展临床药师制试点的医疗机构达44家 。
但是直到药品加成取消前 , 医疗机构药学模式转型的进展并不快 。 为什么?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原来的工作重心是放在保障药品的安全供应上 , 即可以获得相应的收入 。 这让医院药学在医疗机构内的光芒更多地被15%的药品加成给遮住了 。 其服务内容是什么 , 大家好像并不十分关心 。 然而 , 随着15%药品加成的取消 , 药学在医院的地位也急剧下降:有医院不再招聘新的药学人员 , 有医院大幅压缩现有药学人员 , 有医院药学人员纷纷转岗……
其实 , 政策助推只是加速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演进的一股力量 , 更势不可挡的是医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 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措施逐步推进 , 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 。
改革的车轮滚滚向前 , 医院药事管理、药学服务模式走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十字路口 。 一如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主任史录文所言 , 转变药学服务模式是医学规律和合理用药发展的必然 。 现代医学分工越来越细 , 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的专业人员在整体医疗服务中的角色都应有明确的定位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卫生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群红说 , 该中心研究表明 , 我国医院药师(士)分布不均 , 大部分专业性强的医院药师分布在三级医院 。 处方点评等具有明确政策引导和要求的项目开展率相对较高 , 药学监护、药学门诊、药物重整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药学服务开展率较低 , 处方审核开展率严重不足 。
显然 , 5个规范给药学服务人员定了一个坐标 。 “有为才有位 。 ”甄健存认为 , 5个规范是发挥药师“有为”的重要内容 。 比如 , 药物重整要求药师在住院患者入院、转科或出院等重要环节 , 了解患者用药情况 , 比较正在使用的药物与用药医嘱是否合理一致 , 给出用药方案调整建议 , 并与医疗团队共同对不适宜用药进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