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公主请添衣”,一个千古名方,专治四时感冒,屡用屡效

“天冷了,公主请添衣”,一个千古名方,专治四时感冒,屡用屡效

文章图片

“天冷了,公主请添衣”,一个千古名方,专治四时感冒,屡用屡效

“天冷了 , 公主请添衣” , 的确 , 寒冷的冬天到了 , 不添衣是不行了 。 而且 , 《黄帝内经》曾告诫后人 , “冬伤于寒” , 因此 , 只要一入冬 , 寒气就会席卷而来 , 稍不注意 , 就容易使人感冒咳嗽 。 对此 , 医圣张仲景创下了麻黄汤、桂枝汤 , 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 。 然而 , 诚如《医学心悟》所说 , “有汗不得用麻黄 , 无汗不得用桂枝” , 所以 , 对于医圣张仲景创立的专病专方 , 后世有些医家却嫌它麻烦 , 于是乎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传的香苏散横空出汗 , 完全不要去考虑“无汗用麻黄 , 有汗用桂枝” , 而且香苏散还不仅仅适用于冬月伤寒 , 即便是春、夏、秋三季的感冒 , 运用香苏散 , 也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 妥妥是四时感冒的千古名方 。
香苏散这个奇效良方 ,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全方由“香附子、紫苏叶各三两 , 炙甘草一两 , 陈皮二两”等四味中药组成 , 是一个药简效宏的奇妙方剂 , 其中妙处 , 不输于经方 。 按照原方用法 , 是先将这几味中药打成粗末 , 每次服用时 , 取药末三钱 , 用水一盏 , 煎去七分 , 去掉药渣 , 趁热服用 , 每日三次;也可以将这些中药打成细末 , 每次服用时 , 取药末三钱 , 加适量食盐 , 用开水点服 。 现代临床中 , 香苏散常常改为汤剂使用 , 也便于临床加减 , 不过剂量需要按需调整 。 但凡方药对证 , 大都屡用屡效 。


香苏散主要的作用是“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 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证 , 临床常见“形寒身热 , 头痛无汗 , 胸脘痞闷 , 不思饮食” , 舌脉“舌苔薄白 , 脉浮”等为主要特征 。 香苏散方证的核心病机是“风寒外束、内有气郁” , 也就是说 , 香苏散的主治并非完全是外感风寒 , 其实还有一定的气郁湿滞的现象 , 是一个表里同病的证候 , 所以香苏散使用了解表药与理气药 , 而且还将行气药与化湿药同用 , 也兼顾了肺、脾、肝三脏 , 可以说 , 香苏散这个方子颇具特色 , 与麻黄汤虽有一些类似 , 但终究还是打出了自己的特色 。
香苏散这个千年名方 , 它的全方配伍也堪称经典 。 全方以紫苏叶为君药 , 主要起到发表散寒、理气宽中的作用;以香附为臣药 , 主要起到行气开郁的作用;以陈皮、甘草为佐药 , 主要起到理气燥湿、健脾和中的作用;以甘草为使药 , 兼以为使 , 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 。 药仅四味 , 驱散外束之风寒 , 让表证得解 , 疏通在内之气郁 , 使气滞必除 , 方药合拍 , 必能“表邪解而寒热除 , 气机畅则痞闷消” , 诚如清代名医汪绂所说 , “表里兼治而用药有条理 , 亦良方也” 。

从香苏散的方名来看 , 其中配伍 , 似乎以香附、紫苏为君药 , 以陈皮、甘草为佐使药 , 更为符合 。 但实际上 , 香苏散四味中药 , 每一味中药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 且香附屈居臣药位置 , 也是颇为妥帖的 。 对于香附的作用 ,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指出 , 香附“理气痛 , 开六郁 , 散寒邪 , 利三焦 , 行结滞”;清代医家姚澜指出 , 香附“通行十二经、八脉气分;调一切气 , 能引血药至气分而生血 , 解六郁 , 利三焦” 。 也就是说 , 香附在全方若作为君药 , 可与紫苏相得益彰、并行不悖 , 若作为臣药 , 亦可以与紫苏相辅相成、优势互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