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联合国糖尿病日丨专家提醒:40+、超重、久坐族,小心“糖衣炮弹”来袭

新华网北京11月14日电(刘映)有一种疾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 , 体重减少;有一种疾病的诊疗情况是“一高三低”:患病率高 , 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
这就是糖尿病 , 我国约有超过1亿的糖尿病患者 。 在11月14日“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之际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肖建中教授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 ,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 , 危害严重 , 但由于其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 , 很容易被忽视 , 年龄超过40岁、超重与肥胖、久坐族等 , 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 亟需加强健康管理 , 早防早治 。
糖尿病控制不良将会产生严重危害
糖尿病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 , 它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 。
如果出现了糖尿病“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 , 体检指标中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 , 便可诊断为糖尿病:1、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4、糖化血红蛋白≥6.5% 。 但需要强调的是 , 多数糖尿病患者 , 在疾病初期可以无任何症状 。
肖建中表示 , 糖尿病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病 , 患者常伴有肥胖、高血压、脂肪、蛋白质和尿酸等代谢异常 。 长期高血糖和其他代谢紊乱会引起多种器官的病变 , 尤其是微血管病变如眼睛、心脑血管、肾脏、神经损害等 , 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 可以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
“近些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 ,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 公众对于糖尿病的危害认知也严重不足 。 ”肖建中说 , 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 其并发症的患病率也随之上升 , 糖尿病的整体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防控更是重中之重 。
那么 , 哪些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呢?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显示 , 八种因素具备其中一种 , 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 八种因素包括:1、年龄≥40岁;2、超重与肥胖;3、高血压;4、血脂异常;5、静坐生活方式;6、糖尿病家族史;7、妊娠糖尿病史;8、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 体检中 , 6.1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 , 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 , 为糖调节受损 , 也称糖尿病前期 , 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 在成年人中几乎占到30% 。
“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导致的 , 其不仅与遗传有关 , 更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 。 最理想的办法还是预防为主 , 防治结合 。 ”从事了几十年内分泌疾病包括糖尿病的防治研究 , 肖建中深有感触地说 , 最重要的还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 大家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 , 什么样的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 需要从哪些方面去预防 。
肖建中表示 ,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 , 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 。 通过药物治疗 , 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 , 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适当的运动锻炼 , 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对于高危人群来说 , 需要进行糖尿病筛查、自我管理和健康干预等手段 。 肥胖和久坐等高危因素要重视 , 要控制体重 , 减少久坐 , 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 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 , 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