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11月13日 , 《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 , 《指南》推荐 , 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3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80毫米汞柱 。
文章图片
新标准更适合中国国情
据了解 , 本《指南》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发布 , 以期实现高血压临床诊治标准化 , 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
为何要由140/90mmHg改为130/80mmHg?
专家介绍 , 中国医学界一直在研究 , 如何基于临床研究和卫生经济学评估积累的证据 , 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 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从1977年提出的160/95mmHg , 到1997年提出的140/90mmHg , 再到如今的130/80mmHg 。
本次标准的调整主要是来源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流行病学数据 。 专家介绍说 , 血压介于“130/80mmHg和140/90mmHg之间”的人群 , 既往认为其处于“正常高值” , 也被称作“高血压前期”人群 。 新的研究发现 , 这类既往还没有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的人群 , 多半未得到及时干预 , 因而存在着潜在的心脑血管病风险 , 而新标准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将防控端口前移 , 使更多过去“正常高值”人群被确诊 , 得以追踪监测、药物治疗和长期管理 , 越早治疗获益越大 , 这将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 。
“此次《指南》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修改为≥130/80mmHg , 不仅有充分的国际和国内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 而且血压水平在130~139mmHg和/或80~89mmHg的人群多为中青年 , 下调诊断标准体现了防线前移、加强初始预防的理念 , 否则我们将错过减少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危害的关键时机 。 ”新《指南》发布会上 , 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介绍 。
高血压分级简化为2级
新《指南》将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1级和2级 。
1级: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
2级: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
医生将结合1级和2级患者的身体指标和其他综合因素 , 进行必要的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 。
心血管危险分层简化为“高危”和“非高危”
新《指南》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分层进行了调整 , 过去高血压的心血管危险分层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共四种 , 而现在只划分为高危和非高危 。
高危患者:
①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
②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伴临床合并症、靶器官损害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如吸烟、血糖异常、血脂异常、肥胖等) 。
非高危患者:
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且未达到上述高危标准者 。
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危的患者 , 推荐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 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非高危的患者 , 可进行3—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 , 若收缩压仍≥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 , 可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
新《指南》教你量血压
高血压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 , 随着老龄化的进展 , 高血压的预防及规范化诊疗工作越来越重要 。 不少人也已经养成了居家监测血压的习惯 。
那么 , 自己在家 , 该如何正确测量血压?新《指南》这样建议↓
1.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血压;
2.每次测量至少连续获取2次血压读数 , 每次读数间隔1—2分钟 , 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 , 若第1次和第2次血压读数差值>10mmHg , 则建议测量第3次 , 取后2次读数平均值;
- 运动|我国每年约28万人因糖尿病足截肢,4类食物让血糖越吃越高!
- 门槛降低10毫米汞柱,一夜之间,高血压患者新增3亿多,怎么办?
- 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会影响考公和征兵吗?
- 板栗|新指南:130/80以上就是高血压,超出这个值要吃药吗?本文讲实情
- 高血压|新版高血压指南大调整!超过130/80就算高血压,你应该了解这7点
- 肱骨|2022“新高血压标准”公布,不再是140/90mmHg,控制血压也可防癌
- 皮肤过敏|保险公司二审翻盘!高血压未如实告知被拒赔
- 高血压诊断标准,为啥变了?
- 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变了!网友:一夜之间成高血压了......
- 出现“前期高血压”,不妨做好这3件事,建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