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或|《BOSS论健》第77期 |商保或让数字疗法迎来无限扩张市场

在数字疗法现有及潜在的多个买单方中 , 商保是较为接近现实的一种 , 而且已有实践落地 。 数字疗法与商保的结合 , 被认为是可以使双方受益的解决方案 , 从而实现患者、保险公司、数字疗法企业、以及医生和医院的多方共赢 。

保或|《BOSS论健》第77期 |商保或让数字疗法迎来无限扩张市场
文章图片

近日 , 博斯腾科技战略合伙人邱琰、前海再保险董事总经理全淼、圆心惠保副总经理张亮、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保险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江崇光等嘉宾 , 共同做客健康界原创品牌节目《BOSS论健》 , 共论“数字疗法+商保”可以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数字疗法与商保天然紧密结合
嘉宾们一致同意 , 数字疗法支付方是多元的 。 具体来说 , 数字疗法的买单方可以是用户个人、B端客户、政府、医保、商保以及慈善机构等 。
邱琰认为 , 国内目前医保一家独大 , 商保的力量仍然有限 。 在当前国家提出带量采购的背景下 , 数字疗法要想通过医保支付 , 显然还需要时间去获得医疗器械的资质 , 或者是进入医保目录 。
在张亮看来 , 目前数字疗法最可靠的选择支付方是保险公司 。 现实中 , 在数字疗法的多种支付方中 , 商业保险也是跑在最前面的 。 “商业保险公司相对来说是最敏感的 , 行动快 。 ”
而来自保险行业的全淼则提出 , 商业保险企业在这其中“责无旁贷” , 未来应该成为数字医疗最主要的支付方 。 “保险公司考虑支付新技术或新药物的时候 , 一定要先评估背后风险 , 尤其是对我们来讲 , 作为再保险公司 , 是要对风险兜底的 。 我们最核心的一个职能 , 就是评估风险并对风险做定价 。 ”全淼表示 。
作为学者 , 江崇光认为 , 支付不仅仅是会计或者出纳的职责 , 而是在中间要有一定的杠杆作用 , 这样才能体现保险的机制和原理 。 保险作为支付方跟其他支付方的区别之一 , 就在于它可以运用杠杆 , 使每个人付的钱不多 , 但当真的有人需要时 , 可以集中资金供需要之人来使用 , 这就是保险作为支付方很重要的优势 。
事实上 , 数字疗法正是时代发展到今天 , 各行各业都在讲数字化的一种折射 。 而保险对于风险的评估 , 也是大量依据于数据的 。 在江崇光看来 , 数字疗法天然跟保险紧密结合 , “因为对数字疗法的风险评估可以实时监测数据 , 可以来调整它对风险的评估 , 包括甚至定价” 。
数字疗法或成健康险抓手之一
【保或|《BOSS论健》第77期 |商保或让数字疗法迎来无限扩张市场】根据爱康健康绿皮书 , 体检人群中90%至少1项异常 , 60%至少3项异常 , 30%至少5项异常;《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 , 从疾病史看 , 人群中23%的人半个月看一次病 , 13%的人一年住一次院;《中国居民营养玉慢性病状况报告》则指出 , 中国现确诊慢性病超过3亿人 , 患者基数仍在扩大 。
同时 , 今天的中国正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 在越来越庞大的老龄人口中 , 6%的阿尔兹海默症发病率 , 让老年人认知症的早筛和干预成为刚需中的刚需 。 无论是政府、保险企业、药企以及科技创新企业 , 都试图在这一领域中寻找解决路径 。
数字疗法的低成本、可复制、标准化等特点 , 正成为慢病和包括认知症在内的神经类疾病的有力干预方式 。 江崇光认为 , “如果通过数字疗法对用户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 使得保险公司的赔付降低 , 实际上等于保险公司有收益 , 把这部分收益和数字疗法企业进行分成 , 这对数字疗法来说 , 也是一个走得通的商业模式 。 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 , 也大大减少了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