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最常见的药物靶点,有了突破性发现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人体中最为庞大、多样的膜蛋白家族 。 它们对人体的多种生理过程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 包括负责调控细胞间的交流 。
GPCR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 , 使其成为制药领域的“明星”蛋白 。 在人体的超过800种GPCR(其中大约350种非嗅觉受体具有成药性)中 , 已有至少165种成为经过验证的药物靶点 。 目前已有超过500种靶向GPCR的药物问世 , 约占获批药物总量的40% , 并且这一比例仍在提升 。
靶向GPCR的药物已经为高血压、哮喘等患者带来有效的新疗法 , 并且在糖尿病、肥胖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治疗中同样展现出潜力 。 同时我们也看到 , 已经诞生的药物只展现了GPCR巨大潜力的冰山一角 。 大多数潜在的GPCR靶点仍未得到充分的研究 。
近期 , 《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就揭开了GPCR的另一层面纱 。 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张瑾(JinZhang)教授和RogerSunahana教授领导的团队发现了GPCR激活下游信号通路的新机制 。 研究人员认为 , 这项发现有望改写对于GPCR信号调控机制的传统观点 , 可能对未来的药物研发产生深远影响 。
《自然》:最常见的药物靶点,有了突破性发现
文章图片
人们已经知道 , 位于细胞质膜上的GPCR可以激活一系列反应 , 包括调控细胞生长的重要因子——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 , 从而诱导联级信号 , 控制细胞的增殖与生存 。
ERK信号调控一系列参与细胞生长的基因的转录 , 当其调控出现异常 , 就可能引起多种疾病 , 包括癌症 。 因此 , 干预ERK信号通路的靶点 , 是癌症研究的一项重要挑战 。 不过 , 这个过程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晰 , 而传统观点认为GPCR调控的ERK信号源自细胞表面 。
在最新研究中 , 作者借助荧光探针技术 , 检测了细胞不同部位的ERK受到激活时的活动情况 。 结果却出乎意料:细胞质膜上的ERK并没有受到激活 , 而细胞质与内体(endosome)的ERK却被激活 。 其中 , 内体是真核细胞内由膜包裹的囊泡结构细胞器 , 可以将物质从细胞表面送达目的地 , 或是帮助降解、循环、向胞外运输不需要的成分 。
《自然》:最常见的药物靶点,有了突破性发现
文章图片
▲内体的电镜照片 , 该细胞器参与分子运输(图片来源:RanjanRamachandra)
张瑾教授表示 , 研究团队发现GPCR调控的ERK信号一旦在内体中被激活 , 会传递至细胞核中 , 并在核中开启控制细胞生长的重要基因 。 “相比于细胞质膜到细胞核的距离 , 内体到细胞核更接近 , 因此细胞或许会利用空间结构走‘捷径’ , 实现高效的受体信号转导 。 ”
下一个问题是:既然细胞膜上的ERK不会被激活 , 那么细胞膜上GPCR的信号是如何激活细胞内的ERK的?
按照教科书上的模型 , GPCR可以通过两类不同的分子传递信号:G蛋白和β-arrestin(抑制蛋白) 。 其中 , β-arrestin是一类位于细胞内的蛋白 , 参与终止细胞质膜的信号 。 科学家已经知道的是 , β-arrestin在ERK信号传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之前人们认为β-arrestin是促使ERK激活的支架蛋白 。
而最新研究指出 , GPCR下游信号有着更高的多样性 。 研究数据支持了β-arrestin参与ERK激活的看法 , 但实现方式并不是此前认为的支架 , 而是β-arrestin介导了GPCR内吞 。
《自然》:最常见的药物靶点,有了突破性发现
文章图片
▲内体调控核ERK的潜在机制(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进一步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 , β-arrestin和G蛋白协同工作 , 共同激活内体中的ERK:β-arrestin通过内吞将GPCR送往内体 , 随后GPCR激活下游的G蛋白 , 而ERK正是通过定位内体上的G蛋白 , 最终得以激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