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特约通讯员喻文龙采访人员江跃中)62岁的张先生患胃癌 , 化疗后出现低血容量休克 , 意识清醒 , 呼吸困难 , 血氧饱和度低至70% , CT检查双肺感染 , 来到静安区市北医院肿瘤科后 , 医护人员立即组织进行救治:呼吸机辅助呼吸 , 建立静脉通路 , 输注多种治疗药物 , 但因长期化疗 , 张先生脊柱畸形 , 外周静脉穿刺难度特别大 , 且患者配合度差 , 这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 今天(31日) , 市北医院肿瘤科护士长李晓玲在电磁导航尖端定位系统联合B超引导下 , 成功完成高难度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 , 为张先生开通了新的“生命通道” 。 这标志着市北医院静脉输液治疗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
文章图片
【静脉穿刺从“盲穿”到电磁导航, 市北医院新技术惠及患者】图说:李晓玲(左2)在院外进行PICC会诊 。 市北医院供图(下同)
有15年肿瘤和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经验的李晓玲护士长介绍 , 张先生如果采用常规穿刺方法 , 一旦术后X线定位提示导管异位 , 调整难度很大 。 护理多学科团队研究讨论后 , 决定采用床边行电磁导航PICC置管术 。 他们克服患者病情重、搬动难 , 不配合等重重困难 , 顺利为患者置管 。 术中即时通过屏幕观察腔内心电图P波颜色将由黄变绿 , 导管尖端顺利到达了准确位置 。 这一技术的成功运用 , 将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带入“心动视界” , 解决了导管尖端异位调管的难题 , 工作人员和患者的放射损害减少 , 大大提高定位的精准性 ,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 被称为是患者的“生命通道” 。 因PICC留置时间长、并发症较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 目的在于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 保证患者治疗与抢救 , 有效的保护外周血管 。 自2011年起 , 市北医院开展PICC置管术并开展PICC专科门诊以来 , 先后为5000余例患者提供了优质服务 , 涌现出以肿瘤科护士长李晓玲、康复科护士长傅怡和外科护士长王莹等为代表的优秀PICC静疗团队 。
李晓玲告诉采访人员 , 静脉穿刺输液治疗是临床护士的“看家本领” , 传统的PICC置管术俗称“盲穿” , 是在穿刺前体表测量导管置入长度 , 穿刺后通过胸部X片判断导管尖端位置 。 由于个体差异、血管畸形、长期输液治疗等因素导致“盲穿”成功率低下 , 且容易导致神经损害、出血、机械性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 , 患者可能还需要二次、三次穿刺 , 这不仅增加患者的治疗时间 , 更增加了他们的痛苦 。
文章图片
图说:李晓玲(右)运用人体模型示教 , 做好传帮带
2017年 , 在护理部的安排下 , 李晓玲护士长至上级医院PICC专业护士实训基地学习超声引导PICC置管术 。 学成之后 , 李晓玲不仅将技术革新与理念创新 , 带回到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 , 很快把超声引导PICC置管术用于服务患者 , 还做好“传帮带” 。 在她的带领下 , 科室先后有4名护士掌握了上述技术 , 并取得PICC专科护士证书 。 同时她还与外科、放射科、特检科等团队一起 , 组建护理主导的多学科静疗团队 , 通过多学科协助使得医院静疗处理疑难复杂护理问题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 仅2021年全年超声引导PICC置管成功率达到100% , PICC专科护理门诊导管维护安全率接近100% , 让70余名复杂感染、疑难置管患者获益 , 缓解了患者“置管难、维护烦”的问题 。
为了进一步加强患者“血管保护” , 提高PICC穿刺置管安全性和准确性 , 从2022年9月开始 , 市北医院护理部在静安北部范围内率先开展了电磁导航PICC置管新技术 。 仅2个月 , 他们利用这一新技术成功置管50余例 , 均一针成功 , 且出血少 , 未发生相关并发症 , 导管尖端一次性到达上腔静脉与心房连接位置 , 有着极高的准确率 。 该技术的开展 , 切实推动了肿瘤专科、静脉治疗专科护理高质量发展 , 成功为患者筑起一条安全、舒适的生命通道 。
- 静脉曲张|无视静脉曲张三十年,三十年后遭受重疾
- 上甘岭战役,喀秋莎火箭炮有多猛?从战场效果看出答案
- 深秋防冻指南
- 养胃难不难?从一位65岁阿姨的案例为您分析,建议多学习下
- 过敏|29岁男子发热,以为感冒,从入急诊到死亡仅1天,医生:被耽误了
- 夏季到了,拥良好睡眠从这四点开始!
- 中日联谊医院完成省内首例ICE指导穿刺封堵卵圆孔未闭手术
- 她是乾隆最早的女人,从未入宫却封皇贵妃,为乾隆生下第一个皇子
- 静脉曲张|为何有人手上的青筋会鼓起来?医生:多半与5个因素有关,需警惕
- 从《水浒传》到《金瓶梅》,武松形象由英雄变为“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