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后体弱、元气虚脱、脉象无根,名医张锡纯用易经开方,效如桴鼓

病后体弱、元气虚脱、脉象无根,名医张锡纯用易经开方,效如桴鼓

文章图片

病后体弱、元气虚脱、脉象无根,名医张锡纯用易经开方,效如桴鼓

古往今来 , 大凡对中医有更为深层次理解的医学家 , 都会对《易经》格外重视 , 并不是因为《易经》是五经元典 , 而是《易经》所包含的很多博大精深的理念 , 与中医有着诸多的共通之处 , 所以 , 清代名医陈修园不无感慨地说道“医学实在易” , 而且 , 自古以来 , 研究周易与中医学的医家、学者也是不计其数 。 而周易与中医 , 都是宇宙的真理、生命的学问 , 都博大精深 , 能够互为融通 , 必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 所以 , 有一些医道高深的医家 , 不仅对中医遣方用药十分娴熟 , 而且还能结合《易经》思维 , 创立新方 , 而这样创造出来的经典良方 , 不说“放之四海而皆准” , 但用之临床 , 但凡方证对应 , 必能效如桴鼓 。

近代著名的医学家张锡纯 , 不仅衷中参西 , 还精通易理 , 所创方药中 , 也不乏易医结合的 , 比如来复汤就是其中之一 。 要说来复汤 , 从方名就可以知道 , 这个名称是来自“十二消息卦”之一的“复卦” 。 《易经》中有“七日来复 , 利有攸往”之说 , 而来复之意 , 其实是历经“剥卦”而来 , 阳气由剥尽而开始一阳复生 , 这也就是《周易》所说的“物不可以终尽剥 , 穷上反下 , 故受之以复” , 这也是天道使然 , 否极而泰来 , 绝境而重生 。 诚如清代文人潘荣陛所说 , “欣一阳之来复 , 遂万有以萌生” 。 所以 , 张锡纯所创来复汤 , 也正有这么一层意思 。

那么 , 这个带有易经思维的来复汤 , 究竟又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据《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 , 全方由“山茱萸肉(去净核)二两 , 生龙骨(捣细)一两 , 生牡蛎(捣细)一两 , 生杭芍六钱 , 野台参四钱 , 甘草(蜜炙)二钱”等6味中药组成 。 全方看起来十分简单 , 但如果能够参透其中奥秘 , 便会发现这个方子不简单 。 全方以山茱萸为君药 , 主要起到补虚固脱的作用;以龙骨、牡蛎为臣药 , 主要起到收敛真阴、固涩元气的作用;以芍药、党参为佐药 , 主要起到补气养血的作用;以甘草为使药 , 一是起到益气和中的作用 , 二是起到调和诸药的作 , 全方虽然只有六味中药 , 但却能够起到益气敛阴、收涩固脱的作用 。
看到全方既然有党参这类补气药 , 为什么还要用山茱萸作为君药呢?这就是张锡纯的用药特色 。 张锡纯认为 , “救脱之药 , 当以萸肉为第一” , 而且元气虚脱 , 与肝胆的关系十分重大 , 这也是张锡纯为什么重用山茱萸的原因 , 因为“凡人元气之脱 , 皆脱在肝” , 而来复汤重用山茱萸 , “最善救脱敛汗 , 则山茱萸功用之妙 , 真令人不可思议矣” 。 所以 , 张锡纯在用来拯救元气虚脱时 , 重用山茱萸而不重用人参 , 并且张锡纯还谆谆告诫 , “萸肉救脱之功 , 较参、术、芪不更胜哉”!
【病后体弱、元气虚脱、脉象无根,名医张锡纯用易经开方,效如桴鼓】
那么 , 来复汤所主治的病症究竟又是怎样的呢?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可以看出 , 主要分为几大类 , 第一类是外感疾病后 , 因大病瘥后不能自复 , 而出现往来寒热、虚汗淋漓;第二类是元气虚脱 , 临床上出现目睛上窜 , 势危欲脱 , 甚至出现喘逆、怔忡、气虚不足以息等症状;第三类是出现浮而无根的脉象 。 这也说么了来复汤的重要意义 , 在于收敛元气、顾护根本、敛阴复阳 , 拯救衰弱的身体 , 让全身气血阴阳恢复一线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