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产业“托”起乡村振兴( 二 )


生态渔业养殖上 , 发展高标准稻田稻花鱼养殖、莲藕池养鱼 , 投放鱼苗8000斤;充分利用乡辖区内峡门口水库发展生态养鱼 , 年产出5000斤 , 年收入7.5万元 。 因地制宜发展渔业垂钓收费项目 , 该项目年收入可达20万元 。
据悉 , 由于生态资源良好 , 目前全乡肉牛、生猪、渔业等生态养殖业态势良好 , 晓景乡正向生态畜牧养殖大乡迈进 。 因为地处黔渝两省市四县交界商贸活跃边区地带 , 作为昔日“油盐古道”的晓景乡 , 正在成为周边地区重要的牲畜交易集散地 。
“当前 , 我们正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 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 , 依靠科技 , 加快产业化进程 。 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 , 实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 , 培育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 , 提升产业化水平 。 激活流通 , 积极建设交易市场 ,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 ”晓景乡党委书记张珍飞说 。
撑起农田“保护伞”咀嚼“山”里的幸福
近年来 , 晓景乡科学谋划、分类施策 , 分步实施“造血”计划 , 不断注入资金 , 打造产业富民基地 , 培育彰显地区特点、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和品牌产业 。
侯家寨村群众有着长期种植中药材的历史 。 目前 , 侯家寨村种植玉竹500亩 , 总投入资金717.5万元 , 利益联结覆盖1194户4976人 , 带动群众就近务工收入50余万元 。 预计亩产6000斤 , 总产300万斤 , 总产值1140万元 , 村集体经济可收入8万元 。 585亩金银花已经投产 , 带动群众务工收入90万元 。 发展黄柏200亩、白芨20亩 , 黄精、其他中药材80亩 。 如今 , 中药材已成为促进侯家寨村群众持续增收的一项特色产业 , 实现了产业兴旺、群众增收的目标 。
种植蜂糖李、空心李为主的特色水果产业 。 全乡共计种植蜂糖李1897亩 , 空心李1777亩 , 蜜柚182亩 。 种植蔬菜面积累计2695亩 , 晓景村、水池村蔬菜基地建立大棚蔬菜46个 , 已见成效 。 今年全乡发展辣椒产业1800亩 , 带动约600多户农户通过务工和土地流转增收 。
据统计 , 全乡生态茶园总面积5000亩 , 以种植白茶、绿茶、黄金茶为主 , 2021年实现产值1200万余元 , 建立了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 , 覆盖农户364户1480人 , 带动群众就业2980余人次 。 今年全乡烤烟种植1400亩 , 总产值450万元 , 带动群众就近务工增收103万元 。
站在海拔近1000米的管家村管家盖山顶生态茶叶基地上 ,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 。 特有的云贵高原、乌江沿线小气候特点赋予了这里的茶叶富硒、有机等优良品质 。 在这里 , 随处可见采茶工人忙碌的身影 。
“我们坚持统筹推进产业发展路子 , 采取‘政府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民众参与’的模式 , 鼓励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 , 乡村产业优化升级 , 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兴旺打下坚实基础 。 ”晓景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蔡应举说道 。
依托优势布新局田园晓景扑面来
依托良好生态 , 晓景乡以生态养生为主线 , 以特色小镇建设为载体 , 涵盖乡村旅游、小镇风情、乡村农场、原味乡村与农家乐、乡愁体验区等多个功能区域 , 着力打造生态养生的“山水田园·美丽晓景” , 提升当地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 。
用产业“托”起乡村振兴】推动“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七三村和“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管家村“两翼”加速发展 , 拓展空间规划 , 围绕“一区两园三带”(规划建设水池至集镇新型工业园区 , 高标准建设七三特色田园乡村、管家盖上生态茶观光园 , 全力打造晓景至野溪连接侯家盖上中药材产业带、大土连接六台山生态畜牧产业带、长岗岭至七三连接南腰界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带)战略布局 , 持续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