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与病魔“掰手腕”的人( 三 )


“当初选择学医 , 是因为初三时候我爷爷由于胃癌去世了 , 当时我就萌生一种想法 , 将来要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 , 所以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就选择了中国医科大学 。 ”提起学医的初心 , 丁仁彧如是说 。
守着“治病救人”的初心 , 2017年5月 , 作为辽宁第二批援疆医疗队队员 , 丁仁彧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 , 担任中国医科大学塔城地区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首席专家 。 从80多岁急性胆囊炎、胆管炎合并左心衰的患者 , 到重症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产妇 , 一年的援疆工作 , 他带领团队救治重症患者近800余名 。
不仅如此 , 在了解当地危重症患者的迫切需求后 , 丁仁彧毫无保留地把床旁心脏超声、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经鼻高流量通气等先进的医疗技术 , 手把手地传授给当地医护人员 , 为塔城地区医院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重症医疗队 。 与此同时 , 他带领团队逐步制定出符合医院和科室实际情况的ICU诊疗流程 , 培养并帮扶当地两名ICU医生成为后备人才 。 塔城地区人民医院重症团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
“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叫‘援疆无悔’ , 真真切切地为祖国边疆人民做一点事情 , 把党和国家的温暖带给当地百姓 , 我们也收获了一份成就感 。 ”丁仁彧说 , 从医多年来 , 前辈的言传身教、身边同事的默默奉献 , 让他逐渐领悟什么叫“以患者为中心” , “我们所有工作的核心就是怎么把患者治好 , 我们做的科学研究、开展的新技术 , 都是为了把原本救不活的患者救回来 。 ”
重症病房有些患者基础病较多、年龄较大 , 无论是吃饭、聊天、扶着患者活动 , 全靠医生护士 。 丁仁彧说:“毫不夸张地说 , 我们对自己的亲人也就是这样 , 真的是亲人般的呵护 , 所以有人说重症患者的生命是‘守’出来的 。 ”
“这次入选‘最美医生’ , 其实我挺惭愧的 。 ”丁仁彧坦言 , “就拿我们辽宁援鄂重症医疗队150名队员来说 , 大家只是分工不同、角色不同 , 我做的并不比他们多多少 。 在武汉抗疫时 , 有护士自发为88岁的患者做康复、锻炼 , 而且并不在乎有没有人知道 。 无论在抗疫一线 , 还是在平时的日常工作 , 这样的无名英雄太多了!”在丁仁彧看来 , 荣誉更多代表一种激励 , 时刻鞭策自己要做得更好 , 尽可能挽救更多重症患者 , 守住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09月02日第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