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队员都有个共同目标 , 就是一定要让他活!”
从事重症医学工作以来 , 丁仁彧参与救治了上万名危重患者 。 从积极应对甲流疫情 , 到H7N9重患的救治;从救治鞍钢爆炸伤员 , 到抚顺清原洪水救灾 , 再到本溪爆炸伤员救治……16年来 , 丁仁彧多次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病员救治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 丁仁彧主动请战 , 担任辽宁援鄂重症医疗队队长 , 带领150名来自全省重症医学专业的医护人员奔赴武汉 , 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三、四病区80张重症床位 , 集中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
进驻病区后 , 医疗队要把普通病房改造成可以收治重症患者的ICU病房 , 同时要尽最大可能收治患者 , 提高救治成功率 , 工作量异常繁重 。 最严峻的时候 , 医疗队两天收治了71名患者 。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 , 丁仁彧和许多同事全天候随叫随到 , “就像打仗一样 , 病房的改造、患者的救治、医疗人员的管理、后勤物资的保障 , 方方面面都要有条不紊地推进 。 ”丁仁彧说 , 那段时间医疗队的救治工作不分白天黑夜 , 他在武汉的第一个星期瘦了10斤 。
在抗疫一线 , 丁仁彧综合研判形势后 , 提出实行患者分级管理的救治方案:识别高危病人 , 早发现 , 早治疗 , 阻止其由重症转变为危重症;集中救治极危重症 , 尽最大努力挽救他们的生命 , 降低病死率 。
在武汉抗疫的56个日夜 , 丁仁彧带领医疗队率先使用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血液净化、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生命支持技术 , 想尽一切办法把患者救过来 。 经过努力 , 上百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得到成功救治 。 其中 , 最令丁仁彧难忘的是新冠极危重症患者小飞(化名) 。
“小飞当时35岁 , 他的女儿只有4个月大 , 他的妻子每次给我们打电话都哭着拜托一定要想办法把她的丈夫救过来 。 ”丁仁彧说 , 小飞刚到重症隔离病房时 , 病情比较危重 , 当时有双肺的“磨玻璃”阴影 , 而且病情进展特别快 , 很快就出现白肺 , 后来又出现气胸 。
丁仁彧和队员先后给小飞进行了经口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 , 同时进行了俯卧位通气和胸腔闭式引流术 。 但这些救治措施还是没能让小飞的血氧饱和度提高 。 “当时有人觉得小飞可能救不过来了 。 但是我们没有放弃 , 因为在平时有这种经验 , 比他更危重的患者我们都救过来了 。 ”后来 , 丁仁彧团队给小飞上了ECMO , 还成立了ECMO救治小组和特护小组 。 “所有队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信念 , 就是一定要让他活!”丁仁彧说 。
救治的过程中 , 小飞经历了感染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大出血、多部位血栓、脑出血等一系列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 经过丁仁彧和队员们不懈努力 , 小飞一次次从“鬼门关”被拉了回来 。 最终 , 他转危为安 , 顺利出院 。
“像小飞这样的患者救过来之后 , 我们整个队伍的信心都会大大提升 。 今年医师节前夕 , 我收到了最好的礼物——小飞的爱人带着宝宝给我发来了语音 , 问候我医师节快乐 。 ”丁仁彧按下了播放键 。 “哥哥 , 你好帅 , 我们一起继续加油吧!等我长大了找你玩哟!”清脆的声音从手机中传来 , “当时听到这个语音 , 我也特别感动 。 ”
结束武汉的抗疫工作后 , 作为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专家 , 丁仁彧先后奔赴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满洲里、辽宁省葫芦岛、甘肃兰州等地 , 指导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 , 继续为守护生命贡献力量 。
“重症患者的生命是‘守’出来的”
- 当衰老与疾病不期而至,保护好免疫力就是拥有了健康力!
- 拔牙|寿命与体重的关系被发现:60岁后别和体重较劲,“微胖”其实更好
- 幽默笑话:女朋友特别爱吃榴莲,可是,俺真是受不了那个味!
- 百家医疗单位推介“最美”!“最美健康守护者”典型风采选树参与单位达102家,创新高
-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什么时候需要一起吃,什么时候单独吃?
- 直击核酸检测现场:“慢慢来”“辛苦了”,透着理解与感谢
- 体重与死亡的关系被发现!证实:60岁以后,这样的体重最长寿
- 为啥说午睡过久与老年痴呆有关?赶紧了解下吧
- 脑溢血与高血压有关,那低血压呢?不妨了解下
- 提倡无烟与生活健康究竟有何关联?今天这场特别的闯关活动告诉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