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植入国产“人工心脏” 34岁男子“重生”

本报讯(通讯员 何雨田 万莉 李洁银 融媒体采访人员 王婕妤) “感谢医生给了我重生的机会 。 ”8月31日 , 34岁的刘先生走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病房 , 准备回家 。 看似与常人无异的他 , 背包里装着一个“心脏”控制器 , 通过一根电线管道连接至体内 , 这便是他的“新心脏” 。
两个月前 , 刘先生成功接受了江苏省首例人工心脏同时也是首例国产人工心脏“植入式磁悬浮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 , 该技术为众多需接受心脏移植的心力衰竭患者带来重生希望 。
“29岁起常常活动后胸闷气喘 , 双腿也有浮肿 , 严重时甚至不能躺着睡觉 , 睡着后打呼噜还会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 。 ”家人说 , 刘先生五年间住过很多次医院 。
最近刘先生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求诊 , 心血管内科邹建刚主任医师诊断刘先生属于终末期心力衰竭 , 且单靠药物治疗已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 于是联络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丰教授会诊 。
经过一系列详细检查 , 刘先生的病情符合心脏移植手术指征 , 但因为刘先生体重达112公斤、病情严重 , 及时寻找到合适的供体成为一大难题 。
“一是供体紧缺 , 二是心脏移植采用供体心脏的重要标准是受体和供体的体重差要小于20% , 对刘先生而言 , 就需要尽快找到至少90公斤的供体来提供心脏 。 ”邵永丰结合病人情况 , 联合医院多学科专家会诊、讨论 , 最终慎重决定采用另一种治疗方法——植入心室辅助装置 。
邵永丰介绍 , 安装在心脏下方的血液泵 , 用以代替或辅助心脏泵血功能 , 重量只有180克 , “它的植入相当于为患者自身心脏装了一个能动心脏‘泵’ , 通过‘泵’的工作原理来辅助或代替真实心脏的泵血功能 , 从而让自身心脏得到‘休息’ , 同时也保证了脑、肾、肝脏等重要器官灌注的目的 。 ”
7月1日上午10点 , 手术团队顺利为刘先生植入人工心脏 , 术后生命体征平稳 。
“出院后 , 我就要适应这位‘新朋友’ , 学会怎么和它朝夕相处、形影不离 。 ”刘先生告诉采访人员 , 身前背包里装着的像小盒子一样的就是他的“心脏”体外控制器 , 控制器上还有一根缆线连接体内 。 “将来 , 包括小跑在内的运动量 , 他都可以接受 , 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 经调查 , 术后部分患者原有心脏功能还可能恢复 , 或者等来了合适的供体 , 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再将人工心脏摘除 。 ”邵永丰介绍 。
【刘先生|植入国产“人工心脏” 34岁男子“重生”】[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