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郎溪:田头里面有甜头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一大早 , 宣城市郎溪县郎川街道建桥村的种植大户刘福平 , 载着新鲜采摘的满车葡萄 , 给20公里外的客户送货去了 。
再见到老刘时 , 已近中午 。
今年整40岁的刘福平 , 早在2009年就开始尝试种葡萄 , 不同的是 , 那时候在老家 , 规模也只有4亩地 , 但即便如此 , 也算得上是村里头敢“吃螃蟹”的人 。
“一开始心里犯过嘀咕 , 因为周边十里八乡种植的少 , 但折腾之后 , 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 平均下来 , 一亩收益赶上种十亩‘大田’ 。 ”尝到葡萄种植甜头的老刘坦言 , 也就是从那年开始 , 他和葡萄结下了不解之缘 。
安徽郎溪:田头里面有甜头
文章图片
葡萄园里喜丰收 。 人民网王锐摄
为了扩大种植规模 , 2013年 , 老刘来到郎川街道建桥村 , 一口气流转了30亩土地 。 在他看来 , 之所以没有在老家继续发展 , 一来是因为这里离城区近 , 方便顾客采摘 , 二来也是想走出来 , 闯出点名堂 。
从包地开始 , 开沟、栽苗、管理 , 再到后来的建大棚 , 都是老刘自己闷头干 , “主要是为了节省开支 , 挂果头两年 , 哪哪都是花销 。 ”老刘打趣道 , 就这样 , 自己的葡萄事业渐渐有了起色 , 一年到头的辛劳也开始有了收获 。
安徽郎溪:田头里面有甜头
文章图片
老刘(右一)种植的葡萄正值采摘期 。 人民网王锐摄
可好景不长 , 2016年7月份 , 就在葡萄成熟即将上市的时候 , 一场大水 , 把30亩葡萄淹得是看不到边 , “那年直接损失就有50万元 , 等于是白白忙活了一场 。 ”说起6年前的遭遇 , 老刘至今记忆犹新 。
受灾后 , 老刘犹豫过、徘徊过 , 也打过退堂鼓 , 家里意见更是不统一 , 最终说服自己扛下来的 , 是政府兴修的排涝站 。 “哪里跌倒 , 就在哪里爬起来 。 排涝站让我吃下了定心丸 , 心里有了底 , 也给了自己继续种下去的勇气 。 ”就这样 , 老刘重整旗鼓 。
过去种葡萄 , 都是露天种植 , 上市晚、价格低、产量少 , 采摘期也不比现在 , 亩均效益只有四五千元 。
安徽郎溪:田头里面有甜头
文章图片
老刘的父亲如今也成了半个葡萄行家 。 人民网王锐摄
2020年 , 老刘把设施大棚引入葡萄种植 , 实施错季种植 , 开始走“品质路线” , 通过精细化管理 , 提高亩均效益 , 这让他再次尝到了甜头 。
眼下正值葡萄采摘中期 , 自7月中旬上市以来 , 可以一直摘到11月份 , 因为有了大棚 , 丰富了品种 , 延长了采摘期 , 自然效益也是跟着往上翻 。
“葡萄刚开花坐果 , 就不断有客户打电话来预订 。 ”老刘笑道 , 咱家葡萄品质好 , 自然不愁销 , 一季下来能产3万斤左右 , 亩均收益提高到了2万元 。
对于老刘来说 , 种葡萄的这些年 , 吃过苦 , 也尝过甜 。 但平日里 , 只顾埋头干活的他 , 很少跟人提及其中的不易 。
安徽郎溪:田头里面有甜头
文章图片
游客在葡萄园里体验采摘 。 人民网王锐摄
看到有顾客前来 , 简单介绍过后 , 老刘又拎上篮子 , 一头钻进了的葡萄棚 , 跟在他身后 , 只见葡萄爬满藤蔓 , 拆开套袋 , 清甜的果香扑鼻而来 , 一串串紫色的、绿色的 , 掩映在绿叶之间 , 叫人垂涎欲滴 。
安徽郎溪:田头里面有甜头】在郎川街道 , 像老刘这样的种植能手还有不少 , 有种草莓的 , 也有种西瓜的 , 他们用汗水浇灌甜蜜 , 通过种植小水果增加收入 , 拓宽产业渠道 , 注入发展活力 , 让乡村振兴路也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