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虫叮了会致命,超两亿人有感染风险( 五 )


她还表示 , 宠物也可能成为“引蜱入室”的帮凶 , 特别是毛发丰厚的犬类 , 容易藏匿蜱虫 。 因此 , 遛狗后建议主人检查其耳后、耳廓等位置 , 减少室内感染风险 。 据媒体报道 , 日本、韩国等都发生过多起由宠物引起的人蜱虫感染案例 。
邹洋提醒 , 人们在体表发现蜱虫叮咬后 , 切忌生拉硬拽 , 或拿烟头烫等“暴力操作” 。 她建议 , 人们最好在家中常备红霉素眼膏 , 发现蜱虫后将药膏挤到蜱虫身上并完全覆盖虫体30分钟以上 , 使其进入窒息麻痹直至死亡 , 然后准备一支平口尖头镊子 , 平行插入到蜱虫和皮肤间 , 垂直向上将虫体完整取出 。 取出后检查虫体完整性 , 如果发现头部不完整 , 则说明体表有口器残留 。 此时 , 局部消毒的同时 , 先观察两三天 , 若形成瘢痕或结痂 , 说明已经自愈 。 如果皮肤持续性红肿 , 则应前往医院处理 。
她还强调 , 取出虫体并不是应急处理的最后一步 , 应在咬伤区域连续用酒精或碘伏消毒三天 , 以防残留的病原体作祟 。 “曾有一位病人 , 虫体顺利取出后当时皮肤没有任何异样 , 但没有持续局部消毒 , 两三天后出现局部红肿甚至溃烂 。 ”她举例说 。 同时 , 也不要对取出的虫体“泄愤” 。 蜱虫体液携带多种病原体 , 而且 , 雌虫可能还携带幼虫 , 用手指捻破虫体 , 造成体液飞溅不慎接触眼球黏膜或体表伤口 , 则将加大感染风险 。
邹洋表示 , 蜱传疾病的防治 , 要站在全球角度 。 以北京为例 , 除了来自国内各省的境内“输入”病例外 , 各大医院还可能接诊来自境外的病例 。 北京友谊医院曾会诊过美国输入的巴贝西虫病例 , 这也是蜱虫携带的一种微生物病原体 , 在美国中西部和沿海地区很流行 , 但在中国罕见 , 临床表现类似疟疾 , 严重时可能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 。 “一些罕见的蜱虫病原体可能通过境外输入 , 我们需要不断更新病原体种类 , 并针对蜱传疾病采取系统的防范措施 。 ”她说 。
目前 , 发热伴虽然还不属于法定传染病 , 但一般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共识”是参照乙类传染病报告 , 一旦发现病例 , 需要在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 多位专家指出 , 由于该疾病未明确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种类中 , 因此即使有医疗机构不上报 , 是可以理解的 , 但这不利于学术界对该病的深入认识和人群的防控 。 鲍倡俊希望 , 国家未来逐步将“蜱虫病”等蜱传疾病纳入法定层面进行管理 , 从而加强防控意识、加深公众认知 。
发于2023.8.21总第1105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气候暖湿化下的蜱虫危机
【这种虫叮了会致命,超两亿人有感染风险】作者: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