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了产业 美了乡村 富了群众

本文转自:中国发展网
兴了产业 美了乡村 富了群众
文章图片
图为玉门市花海镇蜜瓜喜获丰收
兴了产业 美了乡村 富了群众
文章图片
玉图为玉门赤金镇铁人新村农房改造示范点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徐玮、孟琦采访人员王斌报道夏秋之交 , 眼下的甘肃玉门大地 , 乡间田野 , 色彩分明 , 一幢幢民居点缀其间 , 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 , 释放着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
沿着脱贫攻坚的胜利方向续写辉煌 , 玉门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美丽乡村作为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三重路径 , 奋力谱写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新篇章 。
支部带动——施策“上项目”激活整个村
如何推动党建资源转化为农村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 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甘肃玉门市给出了自己的实践成果 。
“随着农民大量进城 , 农村闲置的房屋、大棚、加工厂、学校教室 。 这些资产曾经投入了不少人财物力 , 大多数状况良好 , 废弃了可惜 。 发展村集体经济需要场所 , 这些闲置资产正好可以继续发挥作用 , 为农民带来收益 。 ”玉门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罗文政告诉采访人员 。
近年来 , 玉门市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 , 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量”工程 , 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 统筹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4900多万元 , 部署实施14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 , 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
赤金镇、清泉乡依托“韭菜”“人参果”产业基地 , 采取“支部+合作社+种植户”模式 , 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柳河镇、黄闸湾镇利用城郊优势 , 建成红色教育、特产采摘、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 发展集体经济 , 增加农民收入;玉门镇将集体土地综合开发与培育富民产业链相结合 , 打破村级界限 , 挖掘盘活集体资产 , 建立“参股合作、本金保底、收益分红”分配机制 , 促进村集体经济滚动发展……一个个农村集体经济项目 , 让全市各乡镇逐步形成了“有代表、有主导、有特色、有优势”的集体经济壮大发展格局 。
截止2021年底 , 全市59个行政村不仅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 , 而且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 , 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24个 , 村级党组织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
产业拉动——增收不用愁致富有奔头
在玉门市花海镇、赤金镇、下西号镇和饮马农场建成现代化规模高产优质苜蓿生产集群带12万亩;持续推进大畅河6000亩标准化蜜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 , 全市蜜瓜种植面积达8万亩;引进建成新希望、稼华、万雄等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场6个 , 全市生猪饲养量达到12.1万头……
像这样的农业产业园区玉门市先后规划建设了20个 。 同时 , 吸引行业部门、科研院所建立教学基地和实践基地 , 形成良性循环格局 , 成功打造了“中国蜜瓜之乡”“中国韭菜之乡”“中国人参果之乡”“中国黑枸杞之乡” , 清泉万亩人参果基地入选国家农村创新企业园区 , 玉门跻身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
近年来 , 玉门市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 紧紧围绕“瓜果菜猪羊草”六大产业布局 , 主攻万亩大基地、亿元大集群、全链大龙头、全域大品牌 , 着力打造连片成带、集群成链、区域优品特色优势产业新高地 , 加快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步伐 ,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
产业有了规模 , “有销路”是实现增收的关键 。
为了畅通农产品下游销售渠道 , 玉门市坚持市场导向,找短板强弱项,抓好产销对接,推行新型经营主体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发展订单农业,通过消费促扶贫、互联网+、直播带货、招商引资等方式构建产销一体新格局 , 为农村产业兴旺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 今年 , 全市签约农产品订单262个 , 签约订单总量52.8万吨 , 订单面积64.6万亩 , 实现产销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