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到老、学到老 , 这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 。 ”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前夕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外科医师苏安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说道 。
苏安的父亲苏逢锡今年67岁 , 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 。 上个世纪90年代 , 当国内的乳腺专科临床和科研尚处于空白或起步阶段时 , 苏逢锡敏锐地捕捉到了乳腺专科大有可为 , 在该医院首创乳腺专业小组 。 他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将当初仅有4张病床的小门诊打造成享誉国内外的乳腺肿瘤医院 。
文章图片
父亲苏逢锡(右)和儿子苏安(左) 。 本文图片均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提供
“我们给后人铺路 , 让他们能够走得更高更远 。 ”苏逢锡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 起初他在学科薄弱的基础上开拓了乳腺专科1.0 , 到了2010年以后 , 医生学者把欧洲的技术带回来 , 乳腺科进入了2.0水平 。 最近这10年 , 他的学生们在研究技术3.0、4.0乃至5.0的突破 。 “下一代完全可以超越我们 。 ”这是他的心愿 。
医者仁心 , 薪火相传 。 在父辈和祖辈的影响下 , 苏安也走上了从医的道路 。 他说 , 相比于老一辈 , 年轻一辈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 读书环境和医疗水平都比以前更好 , 不变的是不服输的精神 。 可能别人会拿他跟父亲做比较 , 但苏安更喜欢跟自己比 , “只要我一直进步 , 只要病人认可我是一位好医生 , 我就满足了 。 ”
文章图片
苏逢锡
【苏逢锡(父亲)口述】
从无到有 , 建设乳腺专科
我是广东省江门人 , 出身农村 , 那时候想寻求更高的发展机会 。 高中毕业后 , 我进入了一所卫生学校就读 , 在江门的医院做了四年的男护士 。 在手术室里 , 我接触到了外科 , 萌生了读医的想法 , 后来争取到了去中山医学院读大学的机会 。 1979年大学毕业后 , 我留在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亦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我工作了40多年 , 前20年从事普通外科;从1998年以来从事乳腺专科 , 至今已有20多年 。 早年 , 在普通外科专业中 , 肝胆、胃肠疾病、骨科已经形成专业 , 但医院还没有乳腺科 。
我觉得乳腺科是值得发展的领域 。 1990年 , 我单独开了乳腺专科的门诊 , 那时门诊还没有单独的床位 。 到了1998年 , 我成立了乳腺专业小组 , 分到了4张床位 。 这4张病床 , 就是我们医院乳腺科发展的起点 。
从1998年到2007年 , 这个专业小组只有4个人 , 其中包括宋尔卫院士 , 以及我的两位学生 。 发展到现在 , 当初那个只有4张病床的小专科如今已经演变为逸仙乳腺肿瘤医院 , 包括外科、内科、整形科、诊断科等 , 有数十位医生 。
要发展好一个学科 , 必须临床、科研和教学三管齐下 。 这些年 , 我在乳腺专科上投入了很多时间 , 没日没夜地忙 , 虽然很辛苦 , 但很享受这份工作 。 回家的时间和机会却变少了 。 我的小孩是在1986年出生的 , 他说过 , 经常睡到半夜就不知道父亲去哪里了 。
我的岳父母也是医生 , 他们非常支持我的工作 , 退休后尽心尽力帮助我们照顾好小孩 。 我经常晚上做完手术回到家已经是10点多 , 妻子在饭桌上留了饭菜 , 等我回去又重新热了一遍 。 没有家庭的支持和爱 , 我绝对做不好这个专科 。
儿子可能看到了我很辛苦 , 他大学毕业后一开始并不是很坚定要从医 。 后来经过深入接触 , 他开始慢慢热爱医学 , 并完成了硕博连读的学业 。 他习惯自己默默努力 , 以前他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习 , 等到他实习完了 , 指导老师也不知道他是我的儿子 。 我看到他慢慢在进步成熟 , 但我也希望他能够借助有利的条件 , 让自己进步得更快一些 , 成为一位出色的临床医生和医学研究者 。
- 晨起1个动作护肝,饭后1个动作养胃,睡前1个动作益肾!懂养生的人都在悄悄做
- 我国有2亿头屑患者,市场上的激素类洗剂安全吗?洗头频率多久合理?医生详解科学养发
- 医生30年经验总结:高血压患者别怕,4个方法轻松稳控血压,血压或“稳稳”的
- 手术中醒来的她,感觉剧痛却动弹不得,听到医生的对话更加惊惧!
- 北大学者分析50万国人后得出:年轻时保持5个好习惯,能延寿8年!
- 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用这6招轻松增强它
- 医生:保护胰岛,牢记4吃、4不吃,快来看看
- 吃他汀类药物,为什么要求3个月内复查化验?医生提醒:非常关键
- 头发越掉越厉害,发际线越来越靠后,养发的小妙招要记牢
- 45岁男子滴酒不沾,脑梗离世,医生叹息:此事早该控制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