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一时美”走向“时时美”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精巧的木屋沿着山脚河流零星分布 , 雨后的空气带着花草的清香徐徐而来 。 在河南省西峡县五里桥镇土槽村 , 过去泥泞的村道平坦整洁、破旧的民房焕然一新 。 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在2017年“摘帽”后 , 接着走上了振兴路 。 如今的土槽村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和乐图景 。
土槽村的巨变离不开西峡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 , 坚持建管并重 ,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 近年来 , 西峡县以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等专项行动为抓手 , 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 , 越来越多环境秀美、村民乐居的村庄涌现在西峡的土地上 。
管护到位 , 改一户成一户
打开小院西边的独立厕所门 , 墙上和地上干净的瓷砖、洁净卫生的厕具、方便快捷的冲水箱映入眼帘 。 这是五里桥镇黄狮村油坊组的周彦常家 , 老两口在这两年用上了方便的水冲厕所 。 “开始改厕时 , 我们没报名 , 不是不知道室内厕所好用 , 就是怕建了之后粪污没人管 。 ”周彦常讲着他的改厕经历 , “后来看村里改厕的人家 , 都有清粪车来给清理粪便 , 我们就放心地改厕了 。 ”
周彦常说的“清粪车”是西峡县为村民们配备的吸污车 , 只要村民一个电话 , 当天吸污车就可以到位作业 , 只需要10-20元钱 。 为了保证吸污车的效率 , 西峡县根据人口密度 , 按约每1000人配备1-2辆 。
粪污的问题解决了 , 作为南水北调工程起点的西峡县在处理污水上也下足了功夫 。
在黄狮村的玉米地旁 , 一块由栅栏围起、种着花草的“小花园”引起了采访人员的注意 。 “可别小看这块地 , 我们油坊组所有的污水都靠这儿呢!”黄狮村党支部书记张青云说 。 随着她的指引 , 采访人员看到一股清水缓缓地从管道排出 。
原来这块“小花园”是黄狮村处理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 。 村里的污水都已纳入管网 , 汇入到这块湿地上 , 经过沉淀和人工湿地吸附水中的氨、氮、磷等物质 , 即可流出符合农业灌溉标准的清水 。 污水变成灌溉水 , 减排肥田两相宜 。 “湿地系统不仅处理了村里污水 , 还变废为宝 , 节约了灌溉用水 , 一举两得 。 ”张青云说 。
除了黄狮村的生态湿地模式 , 西峡县还结合山区县的特点 , 探索出了庭院式分散处理、村落集中处理、纳入集镇污水处理厂等 。 目前各乡镇因地制宜选择治污模式 , 全县建设生态湿地56个、微动力一体化处理设施10个、直连集镇污水管网和小型生态湿地1.2万户 , 农村污水处理率达65% 。
在推进厕所革命的过程中 , 西峡县没有急于求成 , 而是先根据县域多山的特点 , 探索双瓮、三格化粪池、山地高海拔砖砌化粪池等6种改厕模式 , 压实后续管护工作 , 让农村厕所改一户成一户 。 “粪污满了有人掏 , 厕所坏了有人修”的落地实施 , 让村民改厕少了后顾之忧 。 目前 , 全县已累计完成户厕改造5.8万户 。
“二次四分” , 垃圾变资源
“剩菜剩饭要倒在这里 。 纸壳呢?要放到这个箱里 。 ”刚来到五里桥镇前营村白庙组乔小红的家里 , 刚好碰到她教孩子对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 。 “原来垃圾就随手一丢 , 村里很乱 。 ”乔小红说 , “现在好了 , 连娃娃们都学着垃圾分类了 , 村里能不干净嘛!”
“刚开始时村民们不愿意分垃圾 , 也分不好 , 我的工作量很大 。 ”村里的保洁员吕金瑞介绍 , 为了动员大家实行垃圾分类 , 村干部入户宣传 , 妇女主任教大家分类 , 利用评比、积分等制度 , 村民们慢慢开始对垃圾分类有了积极性 。 “现在村民分类做得很好 , 我的工作量少多了 。 ”吕金瑞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