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发病高危因素之一 , 是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等疾病的主要因素 , 而且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 , 很容易引发其他疾病 。 所以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要尽快治疗 , 通过及时治疗来彻底清除体内幽门螺杆菌 。 贾医生在阐述幽门螺杆菌内涵的基础上 , 分析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途径和感染症状 , 并为如何检测和预防幽门螺杆菌进行科普 。
文章图片
1幽门螺杆菌是什么?
幽门螺杆菌 , 简称Hp , 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 , 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 。 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 , 甚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 。 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 , 环境氧要求5%~8% , 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 。 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 , 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
2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途径
在一般情况下 , 胃壁往往会拥有一套十分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 , 即能够根据人体需要来调节胃酸、蛋白酶的分泌 , 确保各类菌类能够规律的运动 。 这种自我保护机制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 。 从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后才验证了幽门杆菌能够突破屏障限制引发感染 。
文章图片
3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症状表现为反酸、胃灼热、口臭 。 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幽门螺杆菌诱发胃泌素过度分泌 , 引发反酸和胃灼热问题 。 如果胃病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还会加重胃病的病情;
幽门螺杆菌会引起胃炎 。 因为幽门螺杆菌引发的胃炎在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的不适应、反酸、恶心、呕吐等;
损伤胃黏膜导致糜烂、溃疡等 。 患者在感染幽门螺杆菌之后还会引发一系列致病因子 , 最终引发胃黏膜损害;
幽门螺杆菌这种致病菌 , 很容易诱发胃肠疾病的发生甚至血液系统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 , 影响范围十分广泛 。
文章图片
4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4.1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包含侵入类型和非侵入类型两种 , 其中侵入类型的检测主要是指胃镜活检 , 具体包含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黏膜染色镜检查、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检验、甲苯胺蓝染色检验 。 非侵入检方法的实施不依赖胃镜检查 , 具体包含碳呼气试验和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验、粪便抗原试验 。
碳14和碳13呼气试验检测 。 是最受推荐的临床常应用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 患者空腹或在饭后3小时 , 用20mL温开水完整的口服一粒胶囊 , 服用胶囊之后让患者静坐15分钟左右 ,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禁止抽烟、饮水或进食 , 尽量保持安静;然后向专用的呼气卡或集气袋中吹气 , 再将呼气卡插入专用的检测仪内 , 5分钟就会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 整个诊断过程仅需25分钟;
文章图片
组织学检测 。 在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时候就能够对胃黏膜疾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 不同染色方法的检测结果和精准度不同 , 其中 , 免疫组化染色的特异性较强;
细菌培养 。 细菌培养操作需要得到实验室的支持 , 在检测之前还需要控制被检测物的温度;
UBT检测 。 这种检测方便操作 , 且在检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整个胃的幽门螺杆菌含量;
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 。 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的元素是IgG , 在检测的时候能够反映一段时间内幽门杆菌的感染情况 。 血清检测不适合应用在治疗后的复查检验 , 但是适合应用在各种类型流行病学的调查;
- 8岁男孩患肺癌,医生:任何年龄段都应重视肺结节的科学随访
- 40岁男子跑步半年,高血糖恶化,医生:跑步1习惯“自毁”胰岛
- 医生口述|其实,我不太敢期待“医学奇迹”
- 全省首例!32岁女子腰突跨省千里求医宁德医生,用不到2公分“小孔”,解6年“大烦恼”
- 膝关节不舒服,到底能不能跳绳?医生谈谈,膝骨关节炎的运动治疗
- 营养膳食|多喝一口醋,胃疼十几年,医生提醒:不想招惹“胃病”,趁早远离
- 矿区牙科好医生黄建伟
- 肩周炎的手术你知道多少?医生:各个方案各有利弊,看情况选择
- 白癜风|段医生,白癜风患者吃黑色食物有用吗?
- 一个糖尿病人的故事:固执的可悲,任性的可笑,医生也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