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女足球员突发视物不清,PET/CT揪出隐藏“凶手”!

在今年2月初的亚洲杯决赛中 , 中国女足以3比2战胜韩国队 , 时隔16年重新问鼎亚洲杯!这个冠军再一次佐证了中国足球依然有很强的战斗力 , 女足队员们锲而不舍 , 努力拼搏的精神也值得我们骄傲和学习!
然而也是2月初 , 有位曾入选中国大学生女足国家队的姑娘被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 , 面临着可能失去光明甚至生命的危险 。
22岁女足球员突发视物不清,PET/CT揪出隐藏“凶手”!
文章图片
这位漂亮的姑娘叫熊鑫 , 她曾代表上海获得过全国第一届青年运动会第一名 , 多次获得全国联赛冠军、全国锦标赛冠军等 。 她是上海求盛东华女足队长 , 目前在东华大学念大四 , 平时性格开朗 , 常常把笑容挂在脸上 , 在上海求盛东华女足总教练邱京巍眼中 , “她个性坚强 , 作为队长 , 在队里好多事情都是起带头作用 。 在平时训练中 , 即使再艰苦也能坚持下来 。 ”
22岁女足球员突发视物不清,PET/CT揪出隐藏“凶手”!
文章图片
(图:第一排左一为熊鑫)
2022年1月初 , 熊鑫和往常一样训练 , 突然发现自己视线模糊 , 甚至有点看不清空中的球 。 1月6日她去医院检查 , 医生说疑似恶性肿瘤 , 建议她立即摘除眼球 , 熊鑫不敢相信 , 辗转多家医院做检查 。
22岁女足球员突发视物不清,PET/CT揪出隐藏“凶手”!
文章图片
检查期间肿瘤一直在快速生长 , 情况十分紧急 。 1月10日 , 熊鑫来到上海美中嘉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 接受了PET/CT全身检查 , 结合我中心核医学专家的专业意见 , 第一时间明确了病变的性质 , 同时排除其它部位的转移 , 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 , 争取了宝贵时间 。 最终经过活检确诊 , 她所患的是一种常见眼部肿瘤——脉络膜黑色素瘤 。
这种鲜为人知的眼内恶性肿瘤 ,
在成年人中很常见!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眼球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 , 发病率约5.1/10万人 , 居国外眼内肿瘤首位 , 国内仅次于视网膜母细胞瘤而居第二位 。 按发生部位可分为虹膜黑色素瘤、睫状体黑色素瘤和脉络膜黑色素瘤 , 其中以脉络膜黑色素瘤最为常见 , 占所有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比例约为90% 。 男性略多于女性 , 病人年龄大多数为中年 , 以50~60岁为主 , 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主要以视力、视野异常改变发病 , 临床症状与眼球内其他疾病相比 , 无明显特异性 , 其临床症状与瘤体位置密切相关 , 早期可无明显症状 , 随着瘤体继续增大 , 可伴发晶状体移位 , 继发性青光眼 , 或者视野缺损 , 脉络膜后极处黑色素瘤因位置靠近黄斑 , 患者会因视力障碍而就诊 。
这种眼内恶性肿瘤的产生
或与基因突变有关
近二十年 , 眼肿瘤学家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改变在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 。 目前认为基因突变与葡萄膜黑色素瘤生长转移密切相关 。 患有发育不良性痣综合征 , 并且携带BAP1基因突变的患者患葡萄膜黑色素瘤的风险增高 。 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 , GNAQ的突变率为57% , GNA11突变率41% , GNAQ或GNA11基因的功能获得性突变导致MAPK通路持续激活 , 触发葡萄膜黑色素细胞恶性转化 。 此外3号染色体缺失、8号染色体长臂扩增、BAP1基因突变、具有II类基因表达谱等特征表明患者转移风险高 , 需要加强随访;而6号染色体短臂扩增常常提示预后良好 。
22岁女足球员突发视物不清,PET/CT揪出隐藏“凶手”!
文章图片
面对狡诈凶险的恶性肿瘤 ,
选对检查手段提高诊断准确率
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辅助检查 。 早期有眼底镜、荧光造影与超声等辅助检查 , 由于荧光造影有一定局限性 , 随着影像学发展 , 目前主要无创确诊方式为眼科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CT及MRI检查 。 眼科彩色多普勒为眼科检查首选方式 , 由于脉络膜黑色素瘤血供丰富 , 可见肿瘤内部血流信号 , 集合挖空征、脉络膜凹陷征等特征 , 可作出初步诊断 。 CT平扫表现为眼环局限性增厚或密度均匀、边界较清楚的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半球形或球形肿块 , 增强扫面可表现为不同程度强化 。 因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瘤体中含有黑色素——具有顺磁性特性的物质 , 可明显缩短组织的T1及T2值 , MRI表现为特征性T1WI高信号 , T2WI等、低信号或不均匀信号的眼球内占位性病变 , 增强后病灶可有中度或不均匀强化 。 因此 , 上述MRI的表现对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有很高特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