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冠防控方案发布后有何变化?风险区划定不再依据感染者数量,入境人员隔离期开始缩短( 二 )


此外 , 《方案》将一般接触者改称涉疫场所暴露人员 , 管控措施从需要做好登记改为“经风险评估对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采取核酸检测措施 , 在判定后的第1、3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 《方案》还提出 , 发生较大规模疫情时 , 为缓解集中隔离点资源严重不足 , 对密切接触者可采取“5+5”管控措施 。
王丽萍对此强调 , 这是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特点对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 , 不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 , 是精准防控的体现 。
谭晓东认为 , 这一调整的依据十分科学 , 可以有效利用隔离资源 。 据他了解 , 这与武汉的相关经验也是相符的 。
此前 , 5月初 , 北京率先公开宣布缩短入境人员、密接、次密、高风险人员等隔离时间 。 6月 , 又有多地宣布调整入境人员集中隔离时间为7天或10天 。
国际航班“五个一”政策也有变化 。 5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实施6方面33项措施 , 其中提到 , 有序增加国内国际客运航班 , 制定便利外企人员往来措施 。 6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 , 民航局也表示 ,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筹下 , 民航局正在与部分国家商谈 , 逐步、稳妥增加定期国际客运航班 , 满足人员往来需要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注意到 , 三大航已恢复了部分国际航班 。 近日 , 民航局也调整国际航班熔断机制 , 统计时间从落地后7天调整至5天 , 这降低了熔断的可能性 。
红星新闻还注意到 , 我国多个驻外使馆近两日发布消息 , 放松回国前防控要求 , 包括只要求48小时两次核酸检测、放开第三国中转等 , 沙特、斯里兰卡等国还取消了登机前闭环隔离 。 而且 , 多个大使馆6月恢复办理赴华探亲签证 。
此外 , 此前不论是封管控区还是中高风险区 , 降级的主要标准一般是14天无新增感染者 , 新版方案则为7天无新增 。 对发生疫情地区旅居史的追溯 , 也明确为7天 。 聚集性疫情的定义 , 则由14天内发现5例及以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改为一周内2例及以上 。
风险区标准变化:出现1例感染者就可落实管控措施
《方案》统一了封管控区和中高风险区划定及管控 。 方案将两类风险区域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了衔接对应 , 整合统一使用高中低风险区的概念 , 形成新的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 。
回顾风险区概念的历史 , 2020年4月 , 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出台了《关于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标准实施精准管控措施的通知》 , 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有所提高 。 根据多地疾控中心披露的中高风险地区标准 , 病例长期停留地区 , 14天内发生不超过10例的本土确诊病例 , 或发生1起聚集性疫情 , 该地区划定为中风险地区;若出现10例及以上本土确诊病例 , 或发生2起及以上聚集性疫情 , 划定为高风险地区 。 此后 , 还有地区进一步提高当地的标准;各地的分区也逐渐精确 , 甚至小到单元、门店 。
德尔塔疫情开始后 , 2021年9月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方案》 , 额外推出“三区”划分标准 , 即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 。 雷正龙曾在发布会上解释 , 这是为了及早发现管控新冠病毒感染者 , 有效遏制疫情在社区扩散和蔓延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仔细对比发现 , 除核酸检测频次和降级标准之外 , 《方案》附件《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基本沿用了“三区”划分的《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方案》 , 包括划定标准、防控措施、解除标准 , 以及工作机制、职责分工和组织保障 , 高、中、低风险区对应封控、管控、防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