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诛杀功臣,手心手背都肉,儿子也分三六九等,一条红线不碰( 四 )


太子朱标死后 , 周德兴、叶昇获罪而死 , 紧接着就爆发了蓝玉党案 , 蓝玉被剥皮实草 , 曹震、胡海、陈桓、朱寿、何荣等家族都被牵连 , 此后不久傅友德、冯胜两位国公被杀 , 定远侯王弼被迫而死 , 李新被处死 。
朱元璋为何诛杀功臣,手心手背都肉,儿子也分三六九等,一条红线不碰
文章图片
朱元璋为何要诛杀这么多开国功臣呢?我们还得了解一下明初分封藩王情况 。
朱元璋分封藩王:朱元璋一共26个儿子 , 除了太子朱标外 , 第9子和刚出生就夭折的第26子 , 其他23位皇子都分封为藩王 。 朱元璋分封分原因不外乎是以下几点 , 1.出于防御蒙古残兵目的 , 分封藩王镇守边疆;2.将功臣手中的军事权力转移到自己儿子的手里 , 也为后来诛杀开国功臣最好准备;3.与废除宰相制度相配合 , 防范权臣把持朝政 , 并且赋予这些藩王有“清君侧”的权力 。
朱元璋赋予这些藩王哪些权力呢?朱元璋特别重视培养诸位藩王的军事才能 , 他认为帝王之子必须具备军事能力 , 对舞文弄墨不屑一顾 。
《皇明宝训》记载“吾之子与公卿、士庶之子不同 , 公卿之子贤则荣其一家 , 吾之子贤则兼
善天下 。 故使之朝诵诗书 , 晚习弓矢 , 驱驰以练其力 , 涉历以广其智 , 欲其通达古今 , 威武能断 , 然后克胜其任 。 若使之寻章摘句 , 泥于文墨 , 恐流为陈叔宝、李煜之徒也 。 ”
在朱元璋的培养下 , 明朝朱家子孙一直秉承“天子守国门 , 君王死社稷”这个祖训 , 不和亲 , 不纳贡 , 不赔款 , 不割地的“刚明”政策 , 致使有明一朝 , 很少才有南宋赵构和秦桧的谈判迂回策略 , 一言不合 , 这帮朱家子弟撸起袖子就干 , 这也是崇祯皇帝以身殉国的原因之一 。
朱元璋为了达到“藩屏帝室 , 国祚永久”的目的 , 给了藩王诸多的权力:有一定的军事权力 , 亲王以亲王护卫的名义可以有一定的兵马 , 人数从3000人到10000人不等 , 这部分人马直接归亲王领导;亲王可以带兵打仗是个军事统帅 , 例如朱元璋曾派晋王和燕王亲征蒙元残余势力 。
明朝藩王最后虽然形成“分封而不锡土 , 列爵而不临民 , 食禄而不治事”的局面 , 但是在朱元璋时期 , 亲王拥有节制地方行政权力的 , 遇到有急事 , 亲王封区的镇守的士兵还是要听从亲王指挥;地方政权想要出兵 , 必须有朝廷御印文书和亲王指令才能出兵 。 由此 , 可见 , 亲王实际上成了地方政权的监视人 。
朱元璋为何诛杀功臣,手心手背都肉,儿子也分三六九等,一条红线不碰
文章图片
总之 , 朱元璋分封藩王一是给朱标太子让路 , 防止这些皇子在京城参与夺嫡战争 , 让这帮皇子拥有军队 , 有勤王的能力 , 帮助朱标保卫皇权;也为后来从开国功臣手里转移军事权力 , 诛杀功臣最铺垫 。
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有几个变化的节点 , 那就是朱标之死的前后 。 当朱标为太子的时候 , 朱元璋替他把刺 , 让他培养自己的势力 , 毕竟父亲还有那么多儿子 , 忠于父亲的大臣不一定真心忠心朱标 , 虽然讲究仁政 , 口碑好 , 但皇权从来都是六亲不认 , 让人丧失理智的东西 。
当朱标死后 , 朱元璋性情大变 , 借此又弑杀大拼功臣 , 他痛定思痛后 , 还的继续培养自己的孙子朱允炆 。 之前为朱标培养的那些人马 , 到了朱允炆这里必须更换了 。 朱元璋必须帮孙子朱允炆建立自己的势力 , 于是又将冯胜 , 王弼 , 傅友德得功臣抄家除掉
我们再看看朱元璋诛杀的这些人 , 周王朱橚娶了冯胜的女儿 , 楚王朱桢娶了王弼的女儿 , 晋王朱济熺的岳父是傅友德 , 蜀王朱椿的岳父是蓝玉等等 , 但是耿炳文没杀 。 这说明了什么 , 这说明朱元璋害怕开国武将跟藩王结合起来对皇权构成极大的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