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实录》曾记载 , “我国家待勋臣礼意尤厚 , 太祖皇帝开国功臣 , 子孙世袭其爵 , 年幼者给全俸养之 , 置武学 , 教之书史 。 其成人 , 任以事 , 着为令典 。 ”
由以上资料可知 , 开国功臣子女可以世袭罔替 , 年幼者国家出钱俸养 , 教其武学和经史子集类书史知识 , 长大后国家安排工作委以重任 。
后来朱元璋发现功臣与藩王的结合对皇权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 即使功臣没有谋反篡位之心 , 但他们终究现在自己女婿一边的 , 况且这些大臣不一定认为自己是篡位谋反 , 因为他们所支持的都是朱元璋的儿子 。
对于皇权的继承 , 朱元璋心里始终有一条红线 , 这就触痛了朱元璋心里红线 , 皇权必须朱家人继承 , 必须是马皇后中的嫡子继承 , 其他的亲儿子只能是藩王 , 享受荣华富贵 , 并且帮助皇帝看守大明江山 。
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说 , 那么多儿子呢 , 朱元璋不可能不择优呀 , 毕竟都是亲手儿子 , 况且中国自古以来就皇位继承大都按照“有嫡立嫡 , 无嫡立长”那我们来看看 , 朱元璋是怎么做的?
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早在元末乱世 , 朱元璋仍在和陈友谅、张士诚等军团鏖战时 , 朱元璋就给年仅五岁的朱标请儒家老师接受正统的儒家思想教育 。
《明太祖实录》记载“置儒学提举司 , 以宋濂为提举 , 遗世子受经学 。 ”
儒学提举司是元代专门掌管教育的行政机构 , 对这个制度 , 朱元璋采取承袭的态度 , 专门设置这个部门用来培养继承人的朱标 。
当朱元璋建立大明后 , 马上就将十四岁的朱标立为太子 , 可见当时朱元璋并没有考虑其他人为太子人选 , 这么坚决地立为太子 , 在历史上也不多见 ,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 , 重点培养扶苏 , 但是没有放弃对胡亥的考察 , 刘邦建立大汉后 , 曾在刘盈和刘如意之间有过犹豫 , 李渊建立唐朝时立李建成为太子 。
也可以这样认为 , 朱元璋只把马皇后这个家庭当作自己真正的家 , 马皇后生的儿子才能真正继承自己的皇位 , 这与东汉刘秀与阴丽华的爱情如出一辙 , 刘秀最终废了太子刘疆 , 立阴丽华儿子刘庄为太子 。
文章图片
为了将朱标培养一个合格的帝国君主 , 朱元璋将大明最优秀的文臣武将 , 功勋卓著道德高尚的老成之人来辅佐朱标 , 例如中书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 , 中书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 , 掌管军国重事的常遇春兼太子少保 , 右都督冯宗异兼詹事 , 此外廖永忠 , 李伯升 , 赵庸 , 杨宪 , 张兴祖 , 耿炳文 , 邓愈 , 汤和 , 刘基等等 , 都被叫来辅佐太子监国 , 当朱元璋外出时有太子监国 。
《明太祖实录》记载“军旅未息 , 朕若有事于外 , 留太子建国 , 府僚 , 卿等在内 , 事当启闻太子;朕特置宾客谕德等官 , 以辅太子德行 , 且选名儒为之宾友 。 ”
朱元璋通过让众位大臣担任军国重任的同时 , 辅佐太子事宜收到父子一体 , 君臣一心之效 。 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的用心良苦 。 对于这些兼职官 , 尚书陶凯认为不妥 , 建议朱元璋专门选人任东宫官属 , 但是朱元璋没同意 , 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日后父子的误会 。
《明太祖实录》记载 , “古者不备其官 , 惟贤是用 , 尝虑延臣与东宫官属有不相能 , 遂成嫌隙 , 或生奸谋 , 离间骨肉 , 其祸非细 , 江充之事 , 可为明鉴 。 朕今令省台都督府兼东宫赞辅之职位 , 父子一体 , 君臣一心 , 无相构之患也 。 ”
朱元璋鉴于汉武帝时期发生的巫蛊之乱导 , 在小人江充等人的挑拨下 , 导致皇帝和太子刘据反目成仇 , 酿成惨剧的教训 , 坚决不建立专职东宫官属 。
- 康健园 | 血压正常的肾病患者为何需要口服降压药
- 几十年前,在全国范围内流行的蛔虫病,为何现在很少见到了?
- 从古至今优秀的商人众多, 为何只有范蠡能被称为商圣?
- “演说活动”的发展兴衰,为何与古罗马政体变迁息息相关?
- 你曾吃过的“宝塔糖”,为何现在看不到了,这跟苏联的关系很大
- 都是无辣不欢,湖南,贵州,江西,为何都干不过四川?原因找到了
- 为何开缸半个月,水还是浑浊的?
- 超声刀是一种什么刀?美国超声刀企业为何占据绝对垄断地位?
- 古代不知道细菌、病毒,为何还会烧开水喝?答:华夏智慧了不起
- 致癌物|农村自榨油还能吃吗?国人吃了几千年的油,为何被专家说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