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世”说新语之沁人心脾:脾是后天之本,中医三个办法赶走脾虚


陈皮|“世”说新语之沁人心脾:脾是后天之本,中医三个办法赶走脾虚
文章图片
陈皮|“世”说新语之沁人心脾:脾是后天之本,中医三个办法赶走脾虚
文章图片
陈皮|“世”说新语之沁人心脾:脾是后天之本,中医三个办法赶走脾虚

“世”说新语 当成语遇上中医药

古风盛行 , 国潮迭起 。 当成语遇上中医药 , 又将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为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 , 胡博士说中医系列特推出“世”说新语栏目 , 从中医理论角度出发 , 重新挖掘成语的中医价值与内涵 , 分享成语背后的故事与养生方法 , 让读者感受不一样的中医药文化 。
沁人心脾
解释:沁人心脾原指吸入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进清凉饮料 , 能使人感到舒适;后来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文学作品、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
出处:沁人心脾这个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林洪《冷泉亭》里的一句诗:“一泓清可沁诗脾 。 ”清代王士禛《带经诗话》:“予谓五六句最沁人心脾” 。
01
沁人心脾与中医的关系

沁人心脾这个成语的形成 , 受到了中医理论的影响 , 其中出现了两个器官名称:心和脾 。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 , 地食人以五味 。 ”中医里有五气和五味的概念 , 臊、焦、香、腥、腐为五气 , 酸、苦、甘、辛、咸为五味 , 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 。
张景岳《类经》注:“天以五气食人者 , 臊气入肝 , 焦入心 , 香气入脾 , 腥气入肺 , 腐气入肾也 。 地以五味食人者 , 酸先入肝 , 苦先入心 , 甘先入脾 , 辛先入肺 , 咸先入肾也 。 ”香气发散 , 辛香入脾 , 可使人神清气爽 , 内心产生愉悦、舒适的感受 。
原来 , “沁人心脾”之所以用“脾” , 是因为芳香的气味、甘美的口味都直接渗入到脾 , 香味和甜味都可以滋养脾 。 中医认为:脾喜欢清爽 , 讨厌黏腻和浊气;心主神 , 而人的感觉、知觉是神的一部分 。 因此 , 吸入芳香清爽的气味 , 正迎合了脾的喜好 , 使人内心舒适 。
02
沁人心脾与日常生活
“脾为后天之本” , 日常生活中 , 过度的贪凉饮冷、持续的久坐、过度的忧愁思虑、生闷气、过度的饥饿都会导致脾虚 , 出现食欲不振 , 四肢乏力等症状 。
1
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 , 肚脐上4寸 , 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 , 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 。 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 , 每次2~3分钟 , 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 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 , 调节胃的功能 。
2
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 , 脐上4寸处 , 相当于五指的宽度 。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 , 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 。 灸疗可改善胃疾 。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下3寸 , 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 。 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 。 经常用此法施灸 , 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
3
茯苓陈皮生姜茶
原料:茯苓10克、陈皮5克 , 生姜片两块 。
做法:茯苓、陈皮、生姜片清洗 , 放进杯里 , 添加沸水 , 闷泡5-10分钟上下就可以饮用 。
功效:茯苓味甘、淡 , 性平 , 归心、肺、脾、肾经 , 有健脾养胃、去湿气利尿的功效 。 陈皮味辛、苦 , 性温 , 归脾、肺经 , 有健脾养胃、助消化、行气、止咳化痰的功效 。 生姜味辛 , 性微温 , 有温中止呕等功效 。 这一配方共同起到健脾利湿、止咳化痰、排脂减肥瘦身的功效 , 适合湿寒湿痰、脾胃虚寒等体质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