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陆舜:以科学为本助力药物创新,让医学“做加法”催生诊疗新方

“一名合格的肿瘤科医生,必须是医生和研究者的双重角色,因为解决临床问题离不开临床研究。”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探寻难治性疾病的机理和疗法是自己年少时立下的志愿。自从业伊始至今,始终致力于为新药、新疗法提供循证医学依据,为肺癌患者的生命延续创造可能。
创新|陆舜:以科学为本助力药物创新,让医学“做加法”催生诊疗新方】如何治疗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肺癌,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一道大难题。“1995年以前,没有一种治疗能为转移性肺癌带来生存获益。自1995年第一个被证明有效的化疗方案出现之后,肺癌内科治疗每10年步入一个新时代:从化疗时代走到靶向治疗时代,如今又走到了免疫治疗时代。”陆舜表示,免疫治疗改变了肿瘤治疗的理念,“免疫治疗不是直接攻击肿瘤,而是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激活被‘刹车’的免疫细胞,让它们恢复正常去攻击肿瘤,是从机制上让人体趋于正常化。”他解释说。
从1988年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成为上海胸科医院的呼吸内科医生,到2006年担任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至今,陆舜在这三十余年间,一直铭记恩师――中国肺癌领域著名专家廖美琳教授所说的“医学是一个相加的过程”,医生手中可用的工具越加越多,患者的生命也越加越长。
一代代医生的传承,也是医学相加的过程。陆舜说:“我们每一代人都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事要做,因而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应尽的责任。”
“中国肿瘤学与世界接轨的30年来,中国的肿瘤临床医生从‘赶潮儿’到‘弄潮儿’,如今在某些方面是‘领潮儿’,成为国际学术舞台上重要的中国声音。”陆舜说,“就肺癌来说,我们处在一个新药临床研究的高产出时期,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代。中国的研究做得越来越多,对全球的贡献越来越大。”
医学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本源的进步。陆舜将医生比喻为一座桥梁,把科学家在实验室创造的成果转化到患者身上,最终让生命得以改变。陆舜认为,“科学改变了很多让我有理由相信,我们在攻克肺癌难题的进程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