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聪明人会做蠢事?”因为,人有“三重”心智( 四 )


传统智商测试 , 仅仅对算法心智(主要是流体智力)进行测量 , 而没有包含任何关于反省心智测试内容 。 通过智商测试高智商人士 , 如果反省心智水平低 , 就容易做出蠢事 。
根据三重心智加工模型 , 认知科学家得到一个令人震惊结论:聪明人只有在被告知要怎么做的情况下 , 才能表现优异 。
如果把人比喻成一辆汽车 , 智商好比是汽车行驶速度 , 而理性则决定行驶方向 。
“为什么聪明人会做蠢事?”因为,人有“三重”心智
文章图片
3、优化心智加工过程 。
了解三重心智模型后 , 我们就可以针对性对心智加工过程做一些优化 , 以便尽可能优质决策 , 减少做蠢事概率 。
对此 ,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①应对认知吝啬鬼
人类大脑所遵循准则是:能不用脑 , 就不要脑 , 该用脑时也不用脑 。 这是人脑先天信息加工特征 。 大脑在使用认知资源时很吝啬 , 喜欢走捷径 , 简称为“认知吝啬鬼” 。
人类在大多是时候都是认知吝啬鬼 , 这是演化结果 , 因为大脑是极为消耗能量器官 , 人体存储能量有限 , 能不用就尽量不用 。
我们大脑仅占全部体重约10% , 但消耗能量占比接近30% 。 消耗资源过高 , 人类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 从求存来看 , 我们本能会减少能量消耗 , 尤其是少动脑 。
就三重心智而言 , 大脑能用自主心智 , 就尽可能不用算法心智、反省心智 。 如果不得不启用算法心智、反省心智 , 能少运行就少运行 , 最好快点停止 。
认知吝啬鬼常见做法如下:
一是属性替换:简单的代替复杂的 , 有意忽视复杂性 。
二是生动效应:易受鲜活个例吸引 , 忽略统计学数据 。
三是框架效应:本质相同表面不同的问题 , 反应不同 。
四是锚定效应:决策结果 , 被一个非逻辑数值所锚定 。
五是易得性偏差:容易提取的内容 , 作为决策的依据 。
六是不作为偏误:能不改变就不改变 , 优先保持现状 。
以上并没有穷举 , 精读君通识词典介绍的各种认知偏差 , 多数后面都有认知吝啬鬼身影 。 如果我们能识别察觉认知吝啬表现 , 就能自我提醒 , 调动反省和算法心智去应对 。
②优化心智程序
根据哈佛大学认知科学家大卫·帕金斯定义 , 心智程序指的是:个体可以从记忆中提取的规则、知识、程序和策略 , 以辅助决策判断和问题解决过程 。
在帕金斯看来 , 心智程序导致不良决策有两类:心智程序缺陷和污化心智程序 。
第一类:心智程序缺陷
心智程序缺陷指的是 , 大脑没有加载足够支持优质思考的心智程序 , 没有获得足以支持理性思维规则、策略和知识 。
做一个类比 , 就好像电脑缺少特定功能软件 , 也就难以提供特定功能 , 人脑如果缺少解决对应决策问题心智程序 , 也就难以优质思考 。
例如 , 缺乏科学素养 , 什么是科学 , 什么是伪科学 , 分不清楚 。
例如 , 缺乏概率思维 , 非黑即白 , 无法准确地估计可能性分布 。
通常来说 , 心智程序缺陷是由于缺乏教育或者经验产生的 。 但也有很多高智商个体 , 缺少重要关键心智程序 , 同时很多低智商个体 , 也会使用心智程序做出理性反应 。 也就不难理解 , 低智商骗子一样可以骗得了高智商博士 。
精读君通识词典介绍各个学科常识 , 目的之一 , 就是减少关键心智程序缺陷 。 在斯坦诺维奇看来 , 有5类心智程序特别值得加载 。
一是 , 概率推理 , 例如明白基本比率;二是 , 决策知识 , 例如了解确认偏误;三是 , 科学推理 , 例如理解相关性并非因果联系;四是 , 逻辑一致性与有效性规则 , 例如区分证据不同层级;五是 , 经济思维 , 例如计算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各种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