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经观讲堂第7期】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丁胜: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冠疫苗和药物( 六 )


中和抗体的量随着疫苗接种时间的推移 , 特别是6个月以后 , 降到非常低 , 所以它不能够有效避免感染 , 但疫苗还是能一定程度避免重症 , 这是细胞免疫功能 。
为什么针对新冠病毒产生的抗体 , 6个月就不够了?这是一个免疫学的问题 , 目前没有最完整的、最有说服力的认知 , 这也涉及未来细胞免疫是不是足够 。 海外打到第四针 , 目前也没有观察到什么结论 , 是否打到什么程度就够 。
问:病毒有很多突变株 , 药物可能要10年或者更长时间研发 , 那么药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丁胜:目前的药物 , 抗体药物确实都基本无效了 , 小分子药物目前没有看到耐药突变株出现 。 针对前面说的针对两个靶点的小分子口服药 , 目前还是比较乐观的 , 当然多开发几款未来能够组合使用 , 可以有效应对突变株的出现 。
另外一个 , 辉瑞的抗新冠特效药Paxlovid是为期5天的短期用药 。 短期用药产生耐药的可能性会低很多 , 所以未来出现口服药难以应对突变株的可能性也非常低 。
【疫苗|【经观讲堂第7期】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丁胜: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冠疫苗和药物】问:有些人打完疫苗可能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 , 说是耦合反应 , 这方面有没有数据研究?
丁胜:打完疫苗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比例其实比较低 , 1/10万 。 当然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毒副作用 , 腺病毒载体疫苗大家关注的是血栓 , 但也不能完全确定就是接种疫苗导致的 , 只是跟疫苗载体高度相关 。 像mRNA疫苗 , 毒副作用不完全一样 , 目前来看不良反应比例没有特别高 。
不良反应是可监测、可管理的 ,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事件 , 也是可接受、可管理、可应对的 。
我想在已知的这些副作用反应上 , 未来可能还会有一些应对措施 , 进一步降低副作用的反应 , 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
问:核酸检测在临床上和新冠肺炎的确诊是什么关系?有人做了10轮、20轮核酸 , 聚集也有风险 , 这是科学抗疫还是对资源的浪费?
丁胜:从科学上来讲 , 核酸就是看你有没有被病毒侵染最灵敏的检测方式 。
抗原检测的是你体内有没有抗体 , 体内有抗体 , 说明已经被感染了一段时间 , 病毒已经开始在人体内复制 , 抗原检测才能把它检测出来 。 所以做抗原检测的灵敏度不高 , 这时候做核酸是更灵敏的 。
当然 , 核酸是不是每天做 , 这是一个防御策略的问题 , 因为确实存在一个感染者携带了病毒 , 但是病毒还没有在体内建立复制的情况 , 有一个滞后期 。
从平衡成本和最终找到目标感染者来说 , 核酸检测是最灵敏的手段 。
问:第一个问题 , 我们现在这个节点 , 免疫屏障也没有建立得太好 , 药物储备也不够 , 可能最有效的途径还是加大筛查 。 更快封控 , 更快做核酸 , 这样才能够避免上海这样的情况 。 但是我们也会讨论 , 奥密克戎的致病性降低了 , 无症状非常多 , 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用这么大的力量去筛查 , 那么奥密克戎的危害性到底有多大?
第二个问题 , 如果现在是一个过渡期 , 在过渡期内我们可能要做一些准备 , 那么这个过渡期大概多长?
丁胜:最近一个月上海的无症状比例非常高 , 重症比例很低 。
还有 , 我们国家对阳性感染者的干预其实是相当有效的 , 投入是非常巨大的 。 据报道 , 阳性感染者90%用了中药 , 那么用的是哪种中药 , 是不是发挥作用了 , 这些都是干扰因素 , 会影响我们对奥密克戎危害性有多大的判断 。
如果基于境外奥密克戎被广泛传播的国家地区 , 那么奥密克戎的传染性非常高 , 在我们国家也非常高 , 它的致病性确实比以前低 , 重症比例也低 , 但是按14亿人口基数去乘的话 , 绝对数量还是非常巨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