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任璇)“早期节律控制可以降低房颤患者的住院和死亡风险 , 而导管消融就是最有效的节律控制手段 。 但是很多患者、甚至医生并不了解这种治疗手段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心律失常中心执行副主任 , 兼任心律失常中心二病区执行主任龙德勇在2月27日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指出房颤治疗及时合理的重要性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心律失常中心执行副主任 , 兼任心律失常中心二病区执行主任龙德勇教授
房颤及时合理的诊治非常重要 房颤即“心房颤动” , 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疾病 。 据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牵头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 , 中国成人房颤患病率约1.8% 。 估计目前约有超2000万房颤患者[1
。 房颤不仅可能引发心源性猝死、心力衰竭等心脏相关并发症 , 还会使脑卒中的风险增加5倍[2
,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损害 。
“很多人得了房颤 , 自己并不知道 , 因为大约三分之一的房颤患者症状不明显或者没有症状 , 直到出现了房颤的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衰才去就医 。 所以及时发现房颤、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 ”龙德勇主任强调 , 如果发现心率不齐、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波动、胸闷、心慌 , 需要及时就近做一份心电图 , 能帮助确诊房颤 。
龙德勇主任介绍 , 房颤目前的治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抗凝治疗 , 目的是预防脑卒中;二是改善症状 , 主要是通过导管消融手术和药物控制心室率;三是相关合并症的管理 , 即管理好血压、血糖、血脂等其他合并疾病 , “现实中很多房颤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呼吸睡眠暂停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 未给予同时治疗”
“导管消融是房颤治疗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 已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 。 ”龙德勇主任介绍 , 作为微创手术 , 其风险较低 , 恢复也很快 。 手术过程一般持续1~3小时 , 术后第2天就可以走着出院了;术后3天就可以进行基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 但需要避免负重;术后1周 , 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
新压力监测灌注自适应射频消融导管带来革新 三维可视化平台支撑下的标测及射频消融目前是房颤导管消融的主流技术 , 通过微创穿刺将射频消融导管置入心脏后释放射频能量 , 产生热量破坏心肌组织 , 帮助患者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 。 在这个过程中 , 导管头端温度变化的监测和控制 , 对手术安全性至关重要 。
【奥司他韦|房颤及时诊治很重要!压力监测灌注自适应射频消融导管带来革新】龙德勇主任介绍 , 近年来 , 随着创新器械的飞速发展 , 导管介入消融治疗房颤进展迅速 。 最新的一次性使用压力监测射频消融导管 , 已经在中国正式上市 。 这种消融导管具有66孔压力监测微电极 , 该射频消融导管最大的特点是拥有灌注自适应功能 , 通过智能软件算法和特别的消融能量以及冷盐水灌注设备 , 实现灵敏的温度监测和自适应盐水灌注 , 比较好地解决了消融过程中 , 导管头端温度过高的风险和消融能量有效释放的矛盾 ,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了消融的效率 , 比如可以采用高功率(90瓦)消融模式仅需4秒即可破坏心脏内异常病变 , 这一技术使得消融能量输出更智能、更个体化 , 效果更可靠、安全性更高 , 同时缩短房颤手术时间 , 提升手术效率 , 预计将原有手术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小时 。 可以说是重新定义了高功率消融 , 为房颤导管消融带来了革命性改变 。
- 奥司他韦|甲流高发,奥司他韦又遭“疯抢”,真的有必要囤吗?专家给出建议
- 奥司他韦|2块钱的维生素C和98块钱的维生素C,到底有什么区别?哪种更好?
- 奥司他韦|鸡蛋牛奶,是癌细胞最喜欢吃的早餐?4种早餐才真的要尽量少吃
- |关注心房颤动,谨防栓塞危害
- 重医附二院全国心房颤动治疗领域引领前沿
- 每天喝杯酒,对身体有多少好处?12年的研究:喝酒会增加房颤风险
- 心房颤动根据心室率快慢分型及转变
- 心脏|正确认识房颤 预防心源性卒中
- 成功开展今年第一例房颤“一站式”手术
- 正式通过中国房颤中心授牌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