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辟谣|卧推时双脚离地增肌效果更好?未必,三点原因,您需要了解( 二 )



根据国家力量与体能协会(NSCA)的研究数据表明 , 表格中可能重复的次数 , 实际上对应了我们在训练过程中的一些训练目标 。 当按照规定的次数与组数进行训练时 , 会产生最大的训练效果 。 比如增加肌肉质量 , 也就是肌肥大的训练过程中 , 我们把训练次数控制在6~12RM的区间 , 就是最利于肌肉肥大提高的 。 但在上述的测试中 , 60%1RM实际上能够重复15+还要多的次数 , 这对于训练肌肉耐力或许是有帮助的 , 但是对于肌肉增长 , 则效果不明显 。 因此 , 上述研究数据并不能很好的说明在增肌过程中 , 双脚离地要优于双脚踩地的训练模式 。
卧推过程中为什么要双脚踩地第一 , 更有力的支撑

我们在考虑卧推时 , 第一要素并不是想到胸大肌如何的发力激活 , 而是把卧推动作相关的稳定姿势固定牢靠 。 在卧推中 , 需要我们的上背部稳定的固定在卧推凳上 。 这样在手臂向上推起的过程中 , 上背部便成为了一个牢靠的平台支撑 。 我们通常所说的肩胛骨的稳定性 , 也是源于这个原因 。 当你进行卧推的时候 , 不仅要发力向上推举 , 同时也要进行肩膀的内收和上背部的收缩 , 使上背部产生一种挺胸推动胸廓向上的力量 。 上背部的稳定性会使得肩胛骨的移动减少 , 而且肱骨的发力角度会变大 , 从而提高了胸大肌与三角肌前束的收缩效率 。

但上背部的稳定性 , 如果没有下背部、髋膝踝的支撑 , 那么也不会稳定 。 只有支撑点越来越多时 , 整个肢体也会越来越稳定 , 头肩背臀的支撑肯定没有再加上下肢双脚更有力 。 卧推者应该学会使用双腿发力 , 使得双腿与地面产生对抗的力量 , 并沿着卧推凳将力量从髋关节 , 下背部一直传导到上背部 , 这样整个力量的传导使得整个上背部更加的坚实可靠 , 从而也让下背部与髋膝踝也参与到了整个卧推的过程中 , 不仅更加稳定 , 而且力量的输出也达到了最大化 。
第二 , 机械张力

我们刚才说过 , 在NSCA的研究中 , 肌肥大的训练次数区间在6~12次1RM , 但其背后的增肌原理 , 是机械张力 。 机械张力意味着 , 身体承受的外界负荷的程度 , 大负荷就对应着肌纤维的撕裂与重建 , 而使用小负荷增肌不太现实 。 当你在进行大负荷训练的时候 , 没有肢体的稳定性 , 没有整体力量的顺利输出 , 安全都无法保证 , 还哪来的增肌 。 如果是以上实验中的60%1RM的负荷 , 对于产生机械张力来说 , 几乎帮助不大 , 增肌也就无从谈起 。 只有机械张力越来越大时 , 增肌的效果才会明显 。 但同时 , 也必须与周期性的计划 , 饮食与作息相配合 , 但这里只是强调机械张力与肢体稳定性的关系 。
第三 , 安全性考虑

当负荷增加时 , 会对肩关节产生巨大的压力 , 为了保护肩关节 , 上背部需要有一定角度反弓的状态 , 使肱骨头处于外旋的状态 。 当上背部呈反弓的状态时 , 则会需要下背部以及髋膝踝提供支撑 , 双脚蹬地对抗发力进行躯干的稳定以及力量的传导 。 同时 , 也避免了在推举过程中 , 因为重量过大 , 造成的身体力量代偿扭曲 , 减少了下背部以及肩关节受伤的概率 。

那么 , 双脚离地的卧推方式是不是就没有价值了呢?也不全是 , 当你需要进行热身激活 , 或者最后训练收尾时 , 需要产生一些代谢压力 , 可以将其纳入进你的训练计划中来 。 但总体来说 , 双脚离地的训练模式更多的是避免下肢参与过多 , 相对孤立性更强 , 但是负荷、稳定性与安全性考虑的则少了很多 , 只能用于特定的训练环境或者目标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