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发作|容易被误解的躁郁症( 二 )


文章插图
污名化大可不必。躁郁症是一种生理疾病,核磁共振可以看出,患者大脑主管情绪、认知、注意力、执行功能的区域存在功能下降和体积缩小。
俗话说,“自古躁郁多才俊”。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患有躁郁症,如梵高、普希金、歌德等。瑞典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成绩优秀的学生在17~31岁期间罹患躁郁症的概率,是成绩平平者的4倍。丹麦一项追踪研究也提示,入伍时数学测验得8~9分(总分10分)的军人在随后10年罹患躁郁症的风险是普通得分者的12倍。
虽然聪明人更容易患病,但躁郁症也是一种严重的、需要被治疗的精神疾病。每10万人中约有200~400人因躁郁症导致自杀,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0~30倍,甚至高过抑郁症。
一些患者家属认为躁郁症不需要治疗,熬过去就好了,这是严重认知误区。
躁郁症患者抑郁一段时间后会慢慢进入轻躁狂、躁狂状态,往往被错误地解读为病情好转。尤其是轻躁狂阶段,就像一下驶入快车道,精力充沛、才思敏捷、自信满满,做事情很有冲劲,连续数日每天只睡一两小时也不会疲惫,很容易被解读为富有激情。在这个人人不甘平庸渴望成功的年代,简直让人羡慕。但这种轻躁狂状态不具有可持续性,它提前透支着患者的精力、财富、未来、情感,躁狂状态下人也更倾向于冒险和寻求刺激性,甚至可能因此丧失生命。
而且,紧随其后的就是抑郁发作,世界再一次沦为灰黑色调。躁郁症患者坐在情绪的跷跷板上,时而巅峰时而低谷,时而踌躇满志时而万念俱灰,时而活跃过度时而沉默寡言,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切换,身心承受的煎熬可想而知。
躁郁症可以治愈
躁郁症需要及时规范治疗,而且可以治愈。我们对确诊患者持续5年的追踪显示:18%的患者痊愈,超过50%的患者部分治愈——症状基本得到控制,社会功能也得到了大部分恢复;还有约25%的患者仍然反复发作,处于慢性状态。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都必不可少。系统性心理治疗引导患者重建认知,避免深陷情绪沼泽;药物治疗帮助患者稳定情绪,避免自残、自杀及冲动行为。
对躁郁症患者而言,遵医嘱用药至关重要。目前,药物仍是躁郁症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药物有逆转大脑病理性改变、帮助神经细胞修复的功能。
抑郁发作|容易被误解的躁郁症】2017年我们在流调中发现,确诊后未经医生同意在半年内擅自停药的比例超过50%。我跟许多患者讲,你可以把治疗躁郁症的药物当成是“补脑药”,充分持续的治疗可以帮助发生了病理性改变的神经修复完整,防止以后复发。服药时间因人而异,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于首次发病的患者,如果病情较重,我一般建议其住院治疗2周左右,然后再坚持门诊随访。
除此之外,我还想给躁郁症患者一个建议:努力工作,好好爱人。工作不仅带来某种程度的财务自由,还会给我们成就感、满足感;好好爱人可以让我们减少人际冲突,减轻人际交往压力,让我们感受爱与被爱,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氛围,永远是保持身心健康的良方。
躁郁症患者往往比较要强,渴望成功、追求完美,希望自己有一个轰轰烈烈的人生。但正如杨绛所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因此,对于躁郁症而言,我更愿意建议他们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学会接受平凡,在保持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作者 |甘照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