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 “沉默的杀手” ,检测率仅2.8%,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大众固有认知里 ,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在老年人中 , 骨质疏松似乎又更钟情于女性 。 直到近日 , 一则主题为“90后小伙骨质疏松堪比老年人”的新闻再次冲上热搜 , 蓦然回首 , 才发现骨质疏松却已不在“灯火阑珊处” 。 当骨质疏松开始“青睐”年轻人时 , 90后也开始不淡定了 。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 , 今年国际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为“骨量早筛查 , 骨折早预防” 。 关于骨质疏松的那些事儿 ,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并掌握 , 以便防患于未然 。
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不容乐观
2018年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了首次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 , 调查结果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 , 其中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6.0% , 女性患病率则达到32.1%;65岁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高达51.6% 。 我国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水平与各国差异不大 , 女性患病率水平显著高于欧美国家 , 与日韩等亚洲国家相近 。
调查结果还显示 , 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 , 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为32.9% , 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达到46.4% , 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 而居民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 , 2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仅为11.7% , 骨密度检测率亟待提高 , 20岁以上人群中 , 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仅为2.8% , 50岁以上人群的骨密度检测比例也仅为3.7% 。
有的人可能会说:骨质疏松症有什么可怕的 , 多喝牛奶 , 多补钙就行了 , 其实并不全然 。 骨质疏松症 , 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 所谓“明枪易躲 , 暗箭难防” , 单从这个外号来看 , 骨质疏松就不是个容易对付的「角色」 , 而且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 , 其并发症脆性骨折可使患者致残 ,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这一 “沉默的杀手” ,检测率仅2.8%,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文章图片
骨质疏松的定义与分类
1941年 , Albrigh首先提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 OP) , 我国最早的中医将其归入痹症之中 , 是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摄养失调为内因 , 外邪侵袭等为诱因 , 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经络运行痹阻、骨枯而髓减、骨失滋养的全身慢性退行性疾病 。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将骨质疏松症定义为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骨骼疾病 , 骨强度主要由骨密度和骨质量来体现 , 其分类如下图1所示 。
这一 “沉默的杀手” ,检测率仅2.8%,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文章图片
图1骨质疏松的分类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 , 绝经后定义为绝经>2年 , 也可以是>2年的自发性闭经 , 药物继发性闭经或双侧卵巢切除术后>2年 。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 , 病因未明 。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及体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脆性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最终体现 , 髋部和椎体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临床表现 。
(2)不明原因的慢性腰背痛: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症状 , 也是大部分患者就诊的首要症状 。 常在翻身时、起坐时以及长时间行走后出现腰背疼痛、全身骨痛或者周身酸痛 , 且负荷增加时加重甚至活动受限 。 不明原因的慢性腰背疼痛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线索 。
(3)身材变矮或脊柱畸形: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等脊柱畸形 。 脊柱畸形会使身体负重力线改变 , 从而加重脊柱、下肢关节疼痛 。 随着骨量丢失 , 脊柱椎体高度丢失 , 椎间盘退变 , 整个脊柱缩短5~10cm不等 , 从而导致身长缩短 。 胸腰椎脆性骨折或身高减低3cm(或1年内身高减低2cm)或驼背的老年患者 , 可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