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心理疗愈按下购买键

*本文为《半月谈内部版》2023年第1期内容
表面哈哈哈 , 在别人看不到的背后 , 年轻人却各有各的“辛酸泪” 。 精神心理健康领域互联网医疗平台“好心情”用户画像显示 , 20岁以下用户占比26.01% , 20岁~35岁占比44.23% 。 “暂停实验室”用户年龄占比最多的为25岁~34岁 , 占比在55.25% , 其次是35岁~44岁 , 占比22.02% , 且2022年用户平均年龄从2021年的31岁下降到30岁 , 用户年轻化趋势明显 。
撸猫撸狗 , 画画插花 , 看解压视频或线下演出 , 正念、冥想、短期禅修……年轻人开始花钱买“疗愈” 。
多因素导致年轻人被焦虑包围
“怎么一直加班加不完 , 拥有一张社畜脸 , 我emo了”“大白天的就开始emo , 论文选题被毙了”“突然emo了 , 不想干了 , 好累啊 , 无力感”……社交平台上 , 年轻人“晾晒”着自己的emo 。
emo原本是一种情绪化的音乐风格 , 但在互联网世界里 , 被网友们衍生出“丧”“忧郁”“伤感”等多重含义 。 工作不开心、感情不顺利、考试挂科、追星塌房、体重上升……年轻人眼中 , 万物皆可emo 。
李智2022年准备考研时 , 失眠、长痘、脱发 , 甚至有时出现幻觉 。 工作两年的张琳告诉半月谈采访人员 , 面对领导的责难、同事间的猜忌、渐渐老去的父母还在为自己打工存钱的现状 , 有时下班途中会突然就哭出来 。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 , 18岁至34岁的青年焦虑平均水平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 。 壹心理《2021心理健康行业年度报告》显示 , 抑郁是困扰25岁以下年轻人的第一个心理难关 , 近七成年轻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
年轻人为心理疗愈按下购买键
文章图片
上海梦晓心理辅导支持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在疫情期间接受咨询 。
很多被焦虑包围的年轻人 , 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职业前途 , 在外人看来 , 似乎一切都很完美 。 “暂停实验室”创始人兼CEO郭婷婷说 , 他们的用户以新兴职业为主 , 比如互联网、品牌营销、新媒体、金融、科研等 。
导致年轻人垂头丧气的原因有很多 。 “这是家庭、学校、社会‘共谋’的‘产物’ 。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学校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长费俊峰说 , 一方面 , 这与生产方式有关 , 农业社会生活稳定、可掌控 , 所以不易抑郁;现代社会节奏快、难以掌控 , 容易产生焦虑等情绪;另一方面 , 与交往方式有关 , 过去人们是社群式生活 , 有足够的同伴和家人支持 , 现在可能连邻居是谁、前排工位坐着谁都不知道 。 人类归根到底仍是社会属性动物 , “社恐”听起来是调侃 , 其实会反向支配人们的情绪 。
相比早已步入中年的80后和已经成长起来的90后 , 00后的悲伤需要格外警惕 。 费俊峰分析 , 00后所承受的压力从幼儿园、小学就开始 , 各种幼小衔接、择校、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使他们的学业压力被提前 , 很多人从小被剥夺了生命力 。 “他们从小就是‘打工人’ , 等到走上社会时已经长期‘加班’十几年 。 可以说一直打工 , 一直加班 。 ”费俊峰说 。
要“舍得”疗愈 ,
也要回归人类社会属性
高强度的工作、不能保证的休息时间和复杂的职场人际关系让30岁的李延彧常处于焦虑、急躁的状态 。 她选择通过游泳、画画、做手工来缓解 。 “无法改变现状 , 那就做一些让自己感到疗愈的事情 。 ”李延彧说 , 游泳的时候就像回到妈妈肚子里宁静又安全 , 在画布上刷大色块时感觉把心理的阴霾都刷走了 , 专注地打簇绒枪时可以暂时忘记心烦的单位 。 “这些事情每个月平均下来差不多要花约400元 , 但心情能舒畅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