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马歇尔|概念股大涨,资本扎堆“抗幽”背后的红与黑

巴里·马歇尔|概念股大涨,资本扎堆“抗幽”背后的红与黑
文章图片

这段时间 , 热搜上“幽门螺旋杆菌”身影无处不在 , 前有演员胡兵用VLOG的形式分享自己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过程 , 后有美国将幽门螺旋杆菌列为明确致癌物……据不完全统计 , 幽门螺旋杆菌在一个月之内上了5次热搜 。
据悉 , 长期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能会导致各种胃部疾病 , 更严重的后果会引发胃癌 , 有研究报告显示 , 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与未感染的人群相比 , 至少增加了2倍到6倍 。
而国内的餐饮方式以及使用公筷的普及率不高 , 更直接增加了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性 。 这让网友惶恐不已 , 随之一系列抗幽门螺旋杆菌概念股在资本市场大放异彩 。 比如亚太药业、均瑶健康涨停 , 交大昂立涨逾9% , 达安基因、济民医疗等多股涨幅居前;港股诺辉健康涨超18% 。
只是这个备受关注的领域目前还尚未成熟 , 以均瑶健康为例 , 其主营的抗幽饮品在2021年前三季度占不到公司营收的5% 。 热搜上喧嚣不断 , 可惜市场至今还“无米可炊” , 概念挖多了 , 所看到的不一定是宝藏 。
“抗幽”大战一触即发?
1979年 , 澳大利亚的一位医生罗宾·沃伦在胃窦黏膜贴片上观察到一种弯曲状细菌 , 这是幽门螺旋杆菌首次面世 。 1984年 , 澳大利亚科学家尼尔·诺克斯在培养皿中提取到了这种弯曲状细菌 , 并将其与牛肉提取液混合 , 肠胃病学家巴里·马歇尔充当“小白鼠” , 将这种混合液一饮而尽 。
仅仅三天后 , 马歇尔就患上了严重的胃炎与胃溃疡 , 这项著名的献身实验进一步确认了幽门螺旋杆菌的存在 , 2005年 , 罗宾与马歇尔借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 这些年 , 幽门螺旋杆菌在世界各个角落所掀起的恐慌都不小 。
以我国为例 , 从2001年到2014年全国各类幽门螺旋杆菌调查显示 , 国内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在40%到90%之间 , 平均值高达59% , 就连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几率也有40% 。 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的第15版致癌物报告就把幽门螺旋杆菌第一次列为“一级致癌物” 。
不难看出 , 全球对这个致癌元凶都谈之色变 , 这种恐惧落在资本眼中恰恰是再好不过的商机 , 1月初 , 幽门螺旋杆菌成了二级市场人人瞩目的热点 , 相关概念股涨了一波后 , 接着各大投资平台上 , 幽门螺旋杆菌俨然包场了提问区 。
根据证券之星统计 , 幽门螺旋杆菌频上热搜的那几天 , 互动平台上累计回复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投资内容20多条 , 其中包括新华制药、均瑶健康、科拓生物、东诚药业……多家公司被投资者询问是否涉及幽门螺旋杆菌的业务 。
从表面上看 , 抗幽大战一触即发 。 事实上 , 抗幽抗得最积极的一直都是消费领域 , 酸奶、牙膏、益生菌 , 这些产品都可以贴着“抗幽”标签明码标价 , 无论是不是披着概念外壳踩在年轻人的钱包上疯狂践踏 , 总之 , 这桩生意一开始就被消费市场玩明白了 。
以益生菌为例 , 益生菌这几年的风口就没有停过 , 2013年 , 杂志Nutrients 期刊在文章中提到过一种抗幽门螺杆菌专利菌株 , 很快 , 不少品牌都相继开发了这门商机 , 胶囊或者咀嚼片层出不穷 , 世面上销量前六的品牌里 , 其中最贵的一款约合6块钱一粒 。
为焦虑与恐惧买单是多数人的弱点 , 在电商平台上 , 各种超出普通牙膏十倍不止的抗幽牙膏热销成迷 , 阿里健康大药房里一款幽门螺旋杆菌试纸加牙膏 , 累计1万多人付款 , 京东上一款抗幽牙膏月销量逾10000支 , 累计评论27000余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