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马歇尔|概念股大涨,资本扎堆“抗幽”背后的红与黑( 三 )


根据西南证券研报 , 全球154个在研PD-1产品中 , 85个由中国企业研发或合作开发 , 占比达到55% 。 换句话说 , 在筚路蓝缕的抗癌道路上起码技术上正在一步步优化 , 接下来是最关键的价格问题 。
这两年 , 国产抗癌医药仿佛在拼命奔赴价格“战场” , 在2019年进入医保谈判目录之前 , 信达生物单抗年治疗费用为15.98万 , 恒瑞医药为10.7万 , 君实生物则是9.36万 , 而进入医保谈判录后 , 有的降价幅度更是高达60% 。
巴里·马歇尔|概念股大涨,资本扎堆“抗幽”背后的红与黑
文章图片

诚然 , 药企天生有高于普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 不过也正是价格战的来势汹汹 , 导致大部分药企入不敷出 。 信达生物从2016年到2021年上半年累计亏损了110亿 , 君实生物2020年度亏损16.59亿 , 百济神州2020年亏损103亿 。
亏损还是小事 , 最令整个生物医药赛道头疼的是“无药可卖” 。 很多头部药企上市的产品屈指可数 , 算得上是头部的信达生物共有4款抗癌创新药上市 , 而君实生物更少 , 只有特瑞普利单抗一种 。
生产规模限制了不少药企的营收 , 2020年上半年恒瑞制药在PD-1上有20亿元的营收 , 市场占有率超过40% , 但2020年前十个月恒瑞PD-1年产能只有500万支 , 差不多只够28万患者用一年 , 而此前的一组数据是 , 国内每六分钟就有一名新的癌症病例 。
继续研发新药或许是一条出路 , 但原研药的研发成本到底有多高?美国有项研究表明 , 每项获批药物的税前成本平均是13.95亿美元;考虑每年8.5%的资金成本及10.5%折现率 , 平均研发成本增至25.58亿美元 。
再者 , 抗癌创新药的成功率极低 , 据E药脸谱网报道 , 2003-2011年间 , 全球药企共研发41个癌症疫苗 , 从进入临床研究到上市的总成功率为1.6% , 居各类药物研发成功率倒数第一 , 到了2022年 , 成功率也没有提高多少 。
大众的健康意识的确在觉醒 , 但抗癌类的生物医药市场却在逐渐失语 , 不止资本方面 , 一切似乎都有迹可循 , 毕竟有些药企都直接偃旗息鼓 , 2021年3月5日 , 百奥泰生物宣布 , 终止研发PD-1产品 , 理由是竞争激烈 , 成本太高 。
对比仗着概念炒作而意气风发的消费领域 , 这个领域的落寞实在可悲 。
熬夜之后扎堆体检 , 谁在拿捏年轻人?
癌症早期的治愈率是非常高的 , 防癌消费如火如荼也不是没有道理 。 据悉 , 有1/3的癌症是可以通过早期筛查与诊断进行及时治愈 , 在2019年 , 我国的胃癌早筛市场规模就高达21亿元 ,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3% , 预计到2030年会达到157亿元 。
年轻人一边熬夜蹦迪 , 一边朋克养生的潮流早已从街头传到巷尾 , 固定阶段的体检也早早提上日程 , 防患于未然 , 相比父母那辈传统思维里的讳疾忌医 , 年轻人对体检的态度多少是正向的 , 尽管每年90后体检众生相都会在热搜上盘桓几天 。
2021年 , 微博热搜“90后不敢看体检报告”在一片自嘲苦嗨中揽获5.7亿阅读量 , 成年之后看体检报告的紧张程度丝毫不亚于小时候收到成绩单 。 上海外服发布的《2020上海职场白领健康指数报告》显示 , 从2014到2019年 , 上海职场白领体检异常率持续上升 , 所有体检项目全部正常的人数已不足0.5% 。
巴里·马歇尔|概念股大涨,资本扎堆“抗幽”背后的红与黑
文章图片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 , 我国健康体检人次从2011年的3.44亿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5.75亿人次 , 健康体检市场总体规模已达到1500亿元 , 2020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540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