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病人,阳里求生( 三 )


感染新冠前 , 在来回医院的路上 , 王芳想尽办法避免感染的可能 。 地铁上 , 她会找一个人少的角落躲进去 , 公交车空间狭小只能人挤人 , 王芳只能硬着头皮上 。
公交车上常常有老头老太太把口罩拉到下巴上 , 敞着口鼻聊天 。 每次遇见 , 避无可避的时候王芳总会生出巨大的心理压力 。
和王芳一样的透析病患 , 往往处在两难的选择中 。 如果停止服用免疫抑制剂 , 在免疫力逐渐恢复的过程中 , 王芳很可能会因为移植肾脏引发排异反应 , 危及生命 。 而如常服用药物 , 则会增加她感染新冠、发展到重症的可能 , 严重的话也危及生命 。
治疗新冠 , 对于透析病患来说也是十分繁琐谨慎的事 。 因为身体原因 , 他们服用普通的感冒药有伤肝伤肾的风险 , 因此无法自行在家服药 , 需要到医院看医生 , 按医嘱服药治疗 。
种种麻烦 , 都让透析病人本就仔细的生活变得更为繁琐忙碌 。 开始做血液透析以后 , 许多透析病人会逐渐转变为“无尿”状态 , 这要求所有透析病患严格控制水分摄入量5% 。 每次在医院做血液透析前 , 大家都会称体重 , “重了多少 , 护士就在机器上设置要拉走多少水分 , 差个一百毫升左右没问题 , 但是不能多 。 ”王芳说 。 一旦喝多了水 , 水分被透析机拉多了 , 人就会难受 , 引起低血糖人就会犯晕 。 如果超过透析机上限 , 多余的水分留在体内 , 会造成钾在体内蓄积 , 出现高钾血症 , 接连引起肌无力、疲乏、心率减慢等症状 , 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呼吸困难、心脏停搏 。
透析病人,阳里求生
文章图片
图|王芳在做血透
一次没控制好 , 王芳在血透室刚站起来的时候 , 就一阵眩晕跌坐在地 。 每次去做血透 , 她会在包里放一些饼干和糖果 , 在低血糖时吃 , 以便她走出医院的大门后 , 还能坚挺地坐两个小时的公共交通回家 。 好几次 , 早上5点出门 , 到家临近黄昏 , 她的腿抬都抬不动 , 爬不上楼 。
久病成医 , 许多病友如今深谙喝水的度 , 王芳就摸出了门道 , 适合她的水量在1斤左右 。 1斤的水 , 包括服用药物时候用于吞咽的水 , 包括果蔬、粥含有的水 , 真正留给她解渴而喝水的份额少得可怜 。 有一次 , 喝太多了 , 她就把手放在胃上方催吐 。 活着对她来讲 , 没有那么容易 , 夏天不排汗 , 冬天嘴唇皴裂是定律 。 这也意味着 , 一旦感染了新冠 , 她没有办法像普通人那样 , 依靠着多喝水的准则来恢复健康 。 因为她怕过多摄入水 , 有可能引发心脏衰竭 。
身体情况特殊 , 很多透析病患没有打过任何新冠疫苗 , 许多血透病人也有肝肾衰竭的情况 , 药也没有办法随意吃 。 危机四伏 , 即使比常人做了更多的防护 , 王芳和部分透析病患还是难以逃开感染的命运 。
和医护人员一起挣扎
王芳所在的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 将阳性血透者安排在晚班 , 并不是中国当下的个例 。 大感染潮之下 , 原本给阳性血透病人服务的定点医院已经饱和 , 越来越多的非定点医院开始调整旧规 , 接收阳性病人 。
一线医护人员面对的 , 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调整人力物力 , 保证满足透析病患的就诊需求 。
苏州的一家公立非营利性三级综合医院 , 也自2022年12月21日起 , 调整成“三班制” 。 医院血透室 , 每周除了周日休息 , 其余六个接诊日 , 白天两个班安排给阴性病患 , 晚上的一班接诊阳性病患 。
到12月底 , 该院透析室公有105名长期病人 , 年龄最高的超过80岁 , 20多人感染了新冠 。 新冠感染潮到来后 , 医护人员对这些透析病患进行定期观察和跟踪 , 发现两名患者有重症风险 , 以及一人患有菌血症 。 同时 , 一位80岁以上的病患同时患有慢阻肺等基础疾病 , 为了更好地检测病情 , 医护人员安排这两位病患前往定点医院住院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