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科|鱼腥草含有“马兜铃酸”,有肾毒,会致癌?真相你可能不太了解

晚上吃饭,老妈端出一碗凉拌折耳根。
晓云一看,皱起了眉头:“老妈,我看朋友圈说折耳根会致癌,还是少吃为妙!”
老妈不以为意地说道:“瞎说!老妈吃了几十年,还不是健健康康的?”
母女俩你一言我一句,为折耳根到底致不致癌吵了起来……
一、鱼腥草既是食品又是药品我们常说的折耳根,就是鱼腥草,属于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主要产于我国的中部、东南、西南等地区。尤其是在云贵川,鱼腥草是一道性价比非常高的美味佳肴,可以用来泡水、凉拌、炒肉、煲汤等。鱼腥草的味道特殊,喜欢吃的人爱不释口,不喜欢吃的人看到就想跑。

马兜铃科|鱼腥草含有“马兜铃酸”,有肾毒,会致癌?真相你可能不太了解
文章插图
除了可以食用,鱼腥草还可以作为药用。《中国药典》第一部(2015年版)将鱼腥草归入药食两用的名单。201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也将鱼腥草列为可食可药的中药材。中医认为,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归肺经,对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咳化痰有一定作用。现代药理实验也证实,鱼腥草能够帮助抗细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力,对治疗感冒、流感等疾病有积极作用。
二、鱼腥草会致癌吗?鱼腥草的好处这么多,为什么还有人说它致癌呢?关于鱼腥草致癌的传言,还要从马兜铃酸说起。
2001年,美国药品食品监督局提醒消费者不要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植物产品。
2008年,世卫组织将马兜铃酸列为一类致癌物。
2013年,两篇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上的论文指出,马兜铃酸与癌症细胞中的一个特定基因突变有关。
2017年,一篇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上的论文表明,马兜铃酸与肝癌之间存在决定性关联。研究人员对全世界共1400多个肝癌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国大陆携带有马兜铃酸相关的基因突变的肝癌样本占47%,在中国台湾,比例达到了78%。此外,在除越南外的东南亚地区,携带有马兜铃酸相关的基因突变的肝癌样本占56%。
2019年,上海交大发表的一篇论文,实锤了马兜铃酸与肝癌之间的关系。在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给小鼠注射马兜铃酸,小鼠很快会患肝癌。注射的马兜铃酸越多,小鼠发生肝癌的风险就越高,速度也越快,肿瘤也越大。另外,研究人员还随机选取了62名中国肝癌患者,结果发现有1/4的患者曾经接触过马兜铃酸。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摄入马兜铃酸与肝癌发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而摄入的马兜铃酸越多,发生肝癌的风险可能就越高。

马兜铃科|鱼腥草含有“马兜铃酸”,有肾毒,会致癌?真相你可能不太了解
文章插图
马兜铃酸,是一种天然存在于马兜铃属及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中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肾毒性和致癌性。马兜铃酸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马兜铃属及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曾经广泛被用作中草药。
作为一类致癌物,马兜铃酸与不可逆性肾病以及尿道上皮细胞癌有关。2007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的一篇论文指出,马兜铃酸或能使人体内的“抑癌基因p53”发生突变,导致癌细胞疯长,最终发生癌症。
而鱼腥草之所以也成为“众矢之的”,是因为人们认为鱼腥草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马兜铃酸,所以也存在致癌性。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鱼腥草并不是马兜铃科植物,它含有的少量生物碱中的马兜铃内酰胺Ⅱ成分,与马兜铃酸及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马兜铃内酰胺Ⅰ,并不是同一种物质。具有肾毒性和致癌性的是马兜铃内酰胺Ⅰ,不是马兜铃内酰胺Ⅱ,而根据目前的药理研究文献报道,并没有马兜铃内酰胺Ⅱ肾毒性和致癌性的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