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耳朵中的“小石头”总是捣乱?专家:无需担心,治疗很简单

人的耳朵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在人体的内耳中,存在着一个被称为耳石器的器官,耳石器表面覆盖一层耳石膜,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结晶与蛋白质,其中的碳酸钙结晶就是我们俗称的"耳石",它体积非常微小,只有在电镜下才能看清楚。
耳石器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让人感知重力和线加速度,比如在坐过山车和跳楼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觉到速度的改变和上升时的倾斜等等,这些都是耳石器在感知和传递信息。而当机械震荡、内耳缺血、血管痉挛或局部毛细胞功能衰退等改变时,耳石膜上附着的耳石就会脱落并进入半规管中,在重力的作用下刺激半规管中的感受器,继而引起患者出现旋转性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在临床上这种感觉常被称为耳石症,又叫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此外,迷路炎和前庭神经炎导致内、外淋巴液成分改变,代谢紊乱及上皮变性; 梅尼埃患者膜迷路积水等也是作为共识的引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因。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典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作的诱因是患者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如起床、躺下、床上翻身、低头或抬头)时突然出现的短暂性眩晕,通常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
目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通常认为有耳石颗粒受重力作用相对于半规管管壁发生位移,带动内淋巴液刺激其中的感受器而引起的管结石症与耳石颗粒脱落后黏附于壶腹嵴嵴帽上,导致嵴帽相对于内淋巴的比重改变,使其对重力敏感而引起的嵴帽结石症两种。
专家|耳朵中的“小石头”总是捣乱?专家:无需担心,治疗很简单】2017年国内首个比较完善和规范化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指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发布。17指南首次提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标准:
一、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后出现反复发作的、短暂的眩晕或头晕(通常持续不超过1 min);
二、位置试验中出现眩晕及特征性位置性眼震;
三、排除其他疾病,如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后循环缺血等。
最后,眼球震颤特征作为衡量眩晕病症类型的辅助要素之一,亦是十分关键的。
而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上,17指南也有介绍,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治疗上通常会采取以下四种方式:
一、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治疗是门诊中最为常见的治疗耳石症手段之一,目前采用较多的为Epley法、Semont法、Lempert法、Gufoni法、Yacovino法等,和针对手法复位操作困难患者的耳石复位仪辅助复位,但复位时应注意根据不同半规管类型选择相应的复位方法。

专家|耳朵中的“小石头”总是捣乱?专家:无需担心,治疗很简单
文章插图
二、药物治疗
原则上药物并不能使耳石复位,但鉴于耳石症可能和内耳退行性病变或其他眩晕疾病有关,我们在治疗上可搭配使用该类疾病治疗药物,而当合并其他疾病时,应同时治疗该类疾病;复位后有头晕、平衡障碍等症状时,可给予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但前庭抑制剂可抑制或减缓前庭代偿,故不推荐常规使用。
三、手术治疗
由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效果良好,仅极少数顽固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如经保守治疗1年以上,症状无缓解者。其主要手术方法包括半规管阻塞术和后壶腹神经切断术(单孔神经切断术),而后壶腹神经切断术偶有并发感音神经性聋的可能,现已极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