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二线治疗的困境与突破:抗血管生成药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二 )


陈治宇教授表示 , 基于在REGARD研究和RAINBOW研究中抗血管生成药物优秀的表现 , 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获FDA批准用于胃癌二线治疗 。 同时 ,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2021胃癌诊疗指南》中将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紫杉醇作为一类推荐方案用于晚期胃癌的二线治疗 。 这无疑为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提供了最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 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了权威指导 。
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如何发挥 , 陈治宇教授详细介绍了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相关机制 。 他表示 , 肿瘤的生长必将伴随着异常的肿瘤新生血管 , 其又诱导生产免疫抑制的微环境 , 帮助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监视 , 抗血管生成药物正是基于此发挥作用 。 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作为一种人源IgG1单克隆抗体 , 通过特异性结合VEGFR-2 , 抑制VEGFR-2活化 , 从而抑制配体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 , 最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 与此同时 , 其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还可以有效调节免疫微环境 , 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亚洲人群生存延长 , RAINBOW-Asia研究填补国内空白
在今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GI)上 , 作为RAINBOW研究的桥接试验 , RAINBOW-Asia研究结果得以公布 。 该研究旨在回答亚洲胃癌人群特别是中国胃癌人群对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的反应性及安全性如何 。 研究共纳入440例来自东亚(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地区 , 一线化疗后进展的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 。 2:1随机给予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PTX或PL+PTX治疗 , 共同主要终点是PFS和OS 。 研究显示: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PTX组患者mPFS较安慰剂组显著延长(4.14个月vs3.15个月;HR=0.765;p=0.0184) , 并显示出与全球关键注册临床试验RAINBOW一致的mOS获益(8.71个月vs7.92个月;HR=0.963;p=0.7426) 。 患者整体耐受性良好 , 与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的已知安全特征一致 。
张小田教授表示 , RAINBOW-Asia研究是一项填补国内胃癌二线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空白的研究 , 此前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相关研究 , 均是全球性研究 , 并未单独纳入国内患者 。 RAINBOW-Asia研究和RAINBOW研究表现出一致的mPFS和mOS获益 , 同时安全性良好 。 RAINBOW-Asia研究取得阳性结果在亚洲胃癌人群特别是中国胃癌人群中具有重要意义 。
基于RAMBOW-Asia研究 , 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获批上市后 , 胃癌二线治疗所面对的人群 , 往往是接受PD-1单抗治疗进展的人群 。 但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的方式 , 无疑为胃癌二线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 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能够使得更多晚期胃癌患者从中获益 。
应用前景广阔 , 抗血管治疗更多研究亟待揭秘
关于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未来在胃癌治疗领域的应用 , 张小田教授表示 , 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已经成为目前唯一批准用于晚期胃癌二线治疗的靶向药物,其联合紫杉醇已在很多个国家获批胃癌二线治疗 。 RAINBOW-Asia桥接研究的成功为中国晚期胃癌的二线治疗增添了重要循证依据 。 未来一线PD-1单抗治疗进展的胃癌患者 , 将是接受抗血管二线治疗的主要人群 , 因而无论是目前的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联合化疗 , 或是联合免疫及靶向治疗 , 多种联合治疗方式都值得进一步探索其带来临床获益的可能 。 另外 , 目前抗血管成成药物虽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疗效及可靠的安全性 , 但是尚未发现一个特有的生物标记物以精准识别其治疗的获益人群 , 因而这也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 同时 , 探索抗血管生成药物从胃癌二线治疗向一线乃至新辅助治疗的演进 , 也是颇具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 如果能够在胃癌全程治疗中发挥良好作用 , 相信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可以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