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裔|精神内守是一味大药,建议与艾灸一起「服用」( 三 )


  • 三阴交 。 全程来回扫灸 。 调补肾、脾、肝三经 , 可助眠 , 助调经 。
  • 阳陵泉 。 全程来回扫灸 。 补胆气 , 补筋 , 主治下肢疾病 。
  • 血海 。 全程来回扫灸 。 主治血证、痒证 。
  • 至于手法 , 除基础手法来回和回旋外 , 另有进阶手法两种:小雀啄和苍龟探穴 。 手法要点如下:
    • 来回:平而直 , 每次来回扫的长度相近 。 为基础手法 , 以激发经气 。
    • 回旋:平而圆 , 施灸者手向心口回旋 。 为基础手法 , 以细定位 。

    • 小雀啄 。 要点在于艾条上下 , 以寻找最佳施灸高度 , 亦即 , 临界点 。
    • 苍龟探穴 。 要点在于微微拉高艾条 , 向四周钻察 , 以寻找最佳施灸角度 。
    初学者以练习基础手法为准 , 直到遇到施灸时 , 感到被灸处是顶着艾条 , 方可练习后面二种手法 。
    手法不难 , 难在定点灸 。 定点时 , 需保持全神贯注 , 把自己的神「灌注」到被灸处 , 被灸者的灸感会大有不同 。
    而一旦掌握纯熟 , 临证施灸时 , 法无定法 , 选穴、手法皆由心而发 , 全凭感觉 , 又都在规矩之中 , 自然而然 , 治病效果如风吹云 。
    到达此处 , 即为岐伯天师时常念叨的「神」之境界 。 每位灸师 , 都应该以神的境界为追求 , 尽早摆脱形的束缚 。
    执着于形者 , 常能遇到「不可治」之病 。 言不可治者 , 不得其法也 。


    言不可治者 , 不得其法也

    整个体系看下来 , 会发现越往下 , 越具体有形;越往上 , 越虚灵 。
    有形 , 就意味着有局限;局限越多 , 越常说某某病是治不好的 。
    虚灵 , 就有更多的可能 。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一息尚存 , 就还有无限的可能 。
    《黄帝内经》的「言不可治者 , 不得其法也」 , 就是在鼓励着我们要去探索更多可能 , 以恢复身体的平态 。
    平人者 , 不病也 。 手持艾条悬灸是恢复平态的上上妙法 , 而刚开始接触时 , 却容易以为此法平淡无奇 。
    一次施灸过程 , 绝大部分时间看起来 , 灸师只是手持艾条 , 一动不动 , 这有何难?
    甚至有急性子 , 多次建言应该用灸架固定艾条 , 省人工 。 呵呵 。 真的触及手持艾条悬灸的玄妙处后 , 再看整个施灸过程 , 灸师的状态 , 就是佛经上说的:


    外若迟缓 , 内独驶急 。 容容虚空 , 适得其中 。 中表相应 , 自然严整 。

    啊!灸师真的灸进去时 , 必定是全神贯注 , 不会走神 , 甚至没说话的欲望 。
    从外面看起来 , 只是简单地坐着 , 内里的感受 , 却是丰富的 。
    成熟的灸师 , 对被灸者的性格、身体感受 , 都可以清楚感知 。
    静静坐着为人施灸 , 身体会不自觉地进入坐桩之态——歪坐着为人施灸 , 无法坚持长时间 , 就累得不行 。
    没有体验过长时间帮人灸时的轻松 , 艾灸还不上道 , 距离以灸调神 , 还太远 。
    灸师彻悟调神之妙 , 方可谓得灸之环中 , 足以应病之无穷变化 。
    【亚裔|精神内守是一味大药,建议与艾灸一起「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