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粉是泸州人餐桌上的“常客”|来自泸州的手功苕粉 口感软糯香滑
苕粉是泸州人餐桌上的“常客” , 色泽晶莹剔透、口感软糯香滑的手功苕粉最受宠爱 。
独到的口感来自复杂的制作工艺 , 品质优良的手功苕粉需经过洗苕、磨浆、滤渣、沉淀、打芡、揉粉、掌粉、出粉、晾晒、分理粉线等十余道工序才能成粉 。
文章图片
这种极具民间特色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 当时的百姓就有将红苕加工制作成苕粉、干薯条等干粮的传统 。 清嘉庆《纳溪县志》记有“红苕半年粮 , 海椒当衣裳 。 ”
【苕粉是泸州人餐桌上的“常客”|来自泸州的手功苕粉 口感软糯香滑】背靠高山清泉的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松林村避开土多田少地貌劣势 , 引种进了适应当地沙土壤的板栗苕 , 制成的苕粉更加绵、柔、细、长 , 经煮不烂 , 年久清香 , 逐渐成为川滇黔边地方名优土特产品 。
机械解放劳动力
尽管手功苕粉名声在外 , 可复杂的手工制作工序 , 不仅对制作手艺较为考究 , 对制作者的体力和协作能力要求更高 , 长期以来许多农户依旧依靠原始的石磨火煮进行生产 , 不仅质量得不到保证 , 产量也很小 。
随着当地外出务工的青壮劳力增多 , 留守在家的农民种植的板栗苕只能部分用于加工苕粉自己食用、零星售卖 , 更多还是做成低附加值的饲料 。
“要制出优质苕粉 , 首先淀粉要好 , 不能有异味 , 不能掺杂泥沙 。 以前用人工洗红苕 , 不仅费时费力 , 过程中泥沙掺杂 , 也难清除干净 。 成品苕粉的色泽发乌且不够莹透 , 粉条中偶尔会含有遗留砂砾 , 在煮制过程中也容易断结 , 苕粉的品质不很稳定也很难量产 。 ”松林村有名的打古手功苕粉传承人杨中成拿着粉瓢 , 边准备边介绍道 。
文章图片
一旁的村民分工有序 , 有的开始揉搓粉团 , 有的按照杨师傅的指点掌控灶台火候 。 等杨师傅站在热气升腾的大锅后 , 揉好的淀粉团被分成小碗大的淀粉粑 , 一个个被递到杨师傅手中 。 杨师傅把淀粉粑装入粉瓢 , 用力均匀地击打 , 淀粉便均匀地流入下方的沸水中 , 通过冷却、漂洗、撕晒等工序 , 亮晶晶的粉条便被制作出来了 。
“之前我自己洗红苕累都不摆了 , 关键是粉碎磨浆 , 两个小伙子配合起来都吃力 , 一个人摇滤架 , 一人提水冲渣 。 ”一轮制作完成 , 从板凳上歇下来的杨师傅比划道 。 “现在电动机械逐渐在淘洗、磨浆、滤渣过程中应用起来了 , 以前需要劳力才能干的体力活 , 现在留守的老人家也能干地顺手了 。 粉的品质还有了大幅提升 。 ”
“以前不要说用机械了 , 供电不稳定 , 头上一盏电灯 , 桌上还要点起一盏煤油灯 , 屋头才勉强有些光亮!”看着一旁响着轰隆声的青切苕粉机 , 站在亮堂的院子里 , 村民李政国接过了话匣子 。 “这几年供电改善了 , 我们也用上更稳当的机子了 , 不止红苕洗得更干净 , 用新机器打红苕 , 磨浆和过滤一步到位 , 红苕浆还磨得更细、出得更多、更干净 , 苕粉产量起来了 , 人还不像以前那么累 , 大家卖苕粉腰包也都鼓起来了!”
致富添加新砝码
做优特色产业 , 实现产业增收 , 松林村村民用行动书写起致富经 。
李政国家今年一共做了500斤苕粉 , 能增收近万元左右 , 做苕粉剩下的苕渣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做饲料 。 此前 , 由于儿子儿媳外出务工 , 老两口留守乡里 , 每年依靠种地收入仅仅只有几千元 。 如今 , 依靠做红苕粉的收入 , 不仅可以生活无忧 , 余钱还能贴补小两口 。
- 血压|主动脉夹层可夺命?这五类人是高危人群,需高度重视
- 进行|尿毒症多半是“吃”出来的?3种食物尽量少碰,肾或许“感谢”你
- 苹果是天然润唇膏 你知道吗?
- 生活|提醒:肝病多数是“拖”出来的,出现6种表现,最好查一下肝功
- 羊肉|羊肉到底是“致癌杀手”还是“营养佳品”呢?世卫组织揭晓答案
- 肠镜|肠镜选无痛好还是普通好?二者有何区别?不妨听听医生的分析!
- 疫情|切莫上当!这些都是流调员绝不会问的问题
- 心血管疾病|这个病还是“夫妻病”,你知道吗?
- 晨跑|跑步有效延长寿命,但是晨跑和夜跑哪一个好?这才是最佳时间
- 小儿咳嗽可不都是肺热?小儿咳嗽也分好多种,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