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科学”流言榜(2021年12月)

流言1
口罩消毒残留物会致癌 用前要抖一抖
【检测|“科学”流言榜(2021年12月)】流言:口罩消毒残留物“环氧乙烷”是一类致癌物质 , 打开包装后要把口罩在空气中甩一甩 , 让环氧乙烷数值大幅下降 , 否则会致癌 。
真相: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 它确实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 , 可以用来制作杀菌剂 , 被广泛地应用于洗涤、制药、印染等行业 。
市面上能够购买到的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大部分是通过环氧乙烷蒸汽熏蒸消毒 。 口罩制作厂家会在消毒过后 , 待环氧乙烷挥发过后 , 再进行包装 。 此外 , 还会对残留的环氧乙烷进行检测 , 口罩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 也就是小于10μg/g才能出厂 。
环氧乙烷本身易挥发 , 出厂时已经符合国家标准了 , 等到消费者使用的时候又隔了一段时间 , 存在残留并且危害健康的可能性 , 真的是“微乎其微” 。
流言2
奥密克戎变异株能躲避新冠测试 , 感染的人检测不出来
流言:奥密克戎毒株有一种“隐形变体” , 能躲避新冠测试 , 感染的人检测不出来 。
真相:世界卫生组织在2021年11月底就已经确认 , 确诊新冠的金标准——PCR检测能检测出奥密克戎变异株 。
PCR检测一般是测新冠的两段和三段基因序列 , 奥密克戎在S蛋白上的一个突变——69-70号位氨基酸缺失 , 会导致PCR检测时S基因测不出来 , 但另外两段基因片段是阳性 , 感染奥密克戎的人还是可以被测出来的 。 并且 , 用这个方法可以倒推 , 通过S基因的缺失 , 快速检测这些阳性病例有多少是奥密克戎变异株 。 南非的奥密克戎病例主要也是通过S基因缺失来推断的 。
流言3
数据线破损后 , 用绝缘胶布缠起来不影响使用
流言:数据线使用时间长了会出现破损 , 此时只要将破损处用绝缘胶布缠起来 , 就可以将就着继续使用 。
真相:实验发现 , 老旧充电数据线更容易出现短路 , 导致明火发生 。 近年来 , 因手机充电不当引发火灾的事故频频发生 。
怎样判断数据线要不要换?一看外观有没有破损;二看充电时有无接触不良;三看终端接口处有没有过热现象(过热则说明绝缘有问题) 。 出现上述情况就需要更换充电数据线了 。
流言4
冬奥期间天然降雪越多越好
流言:冬奥会离不开雪 , 所以比赛期间下的天然雪越多越好 , 人造雪只是备用方案 。
真相:对于高规格的冬奥赛事 , 人造雪不是备用方案 , 而是主要方案 。 在常年有雪、降雪量极为充沛的地区 , 冬季项目的赛道依然采用人工造雪 。 此时 , 自然降雪反而是种“负担” 。
人造雪的优点是雪质更具可控性 , 其形成的时间短、生成快 , 雪花的形状也基本一致 。 此外 , 根据不同赛事、不同场地的需求 , 人造雪是可以自由“定制”的 , 可以调整雪花的粒径、含水量和硬度 。
相比之下 , 自然降雪较为松软 , 运动员的雪板非常容易陷入雪中 , 造成侧翻、急停等事故 。 因此 , 赛事期间如果遇上了下雪天气 , 工作人员会立即使用压雪机重新压实雪道 , 还会使用冰雪硬度仪、冰雪粒径仪等自动测量仪进行快捷检测 , 从而切实保障雪质合格 。
(张航 北京市科协、北京科技采访人员编辑协会发布)